“九千八百多人...”朱元璋捏起了手指头,“也就是说,从北平那块来的,就有三千多人。听着不多,可大明建国十八年,从北平过来的流民,也不过两千多人。”
想着,朱元璋不再理会冯轩,转头去问郑新,“这三千多人,都是去年朝廷北伐之后,才从北平过来的?”
郑新点头,“正是。”
朱元璋脸色变得平静许多,他轻轻舔着自己的嘴唇。一只手,习惯性的托住下巴。
想了会儿,朱元璋回过神,“都散了吧,这事儿不准再提。也不准,再有人写折子送到咱这儿来。兵部、京师大营,都在咱手心里握着呢。咱不点头,一个子儿也发不出去。”
“北伐,也是咱的意思。廷议的时候,你们一句话不说。个个的,尽是复议复议。现在出了事儿,就都跑到咱这儿倒苦水了。他娘的,复议你个娘娘腿儿。”
听着骂人的话,郑新也不敢出声,低着头挨骂。
出口骂人说脏话的皇帝,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汉高祖算一个,朱元璋也算一个。
待人都走光了,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依然是托着下巴,目光盯着入门处,脑子里想着事情。正逢大狗端茶过来时,朱元璋问道,“大狗啊,这次打蒙古,是不是不该去。”
大狗笑道,“回皇爷,臣不知该打还是不该打。臣只知道,臣一家老小,都是死在蒙古人的刀下。臣差点饿死时,是皇爷您收留了臣。”
“臣多嘴,那些大臣们说的,在理也不在理。他们个个在蒙元时,就是举人。有的,甚至入朝做了官。他们对蒙古,自然是没啥恨意的。可臣不同,臣恨不得蒙古人早日给灭了。”
“可臣也知道,有些事儿,就是不能意气用事。仗,该打就还得打。这次不打,下次也要打。没这次北伐,流民照样有。而皇爷您多打一次,子孙后代就少打一次。”
朱元璋听完笑了,端起杯子,“去吧,把吴王叫来。还有,把那些弹劾吴王的折子,拾掇拾掇,都给扔火盆里烧了。”
最后一句话,尤为打动朱元璋。
他多打一仗,子孙后代就少打一仗。对于他这种,热衷于为子孙安排好一切的人来说。这句话,无疑是让朱元璋气顺许多。
蒙古,于朱元璋而言,是世仇。
可真正建国称帝之后,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承认蒙元的正统。初衷是如此,可现在似乎是,已经有些变了味道。
北伐是要伐的,只不过顺带灭了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