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他身边还有个吴大哥。
吴楚洵的眸色逐渐深沉,故意问道:“若是有一天,左右丞相所做的决策并非都是为了百姓的利益,那陛下又该如何抉择呢?”
轩辕裕小脸吃惊:“怎么可能?”
秦大人为了守护先皇遗昭,毅然决然地抛下家人,流亡海外,等到他长成才回来。
这份忠诚,日月可鉴,无人能及。
而吴相,早在他为吴楚洵效力之初,与武士达一同调查吴相过往时,便知他是一位不惧权贵,一心为民的好官。
小主,
轩辕裕瞪了吴楚洵一眼,道:“吴大哥,我虽在安济坊长大,但自幼受张叔的教诲,深知济世救民,文武之道,不可偏废。”
吴楚洵听他提及安济坊,不由得恍了恍神。
原来他与轩辕凌的神交,竟然早在安济坊便开始了。
命运真是无常。
当初轩辕凌下旨修建的安济坊,却养大了未来置他于死地的劲敌。
当年,他参观安济坊时,心中还曾暗自赞叹:这位皇帝,定是一位仁慈且英明的君主。
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转眼之间,殿试的日子已经到来。
吴楚洵依旧一大早就陪伴着左东明前往皇城。
举子们早已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熟知了觐见陛下的礼仪,因此大多表现得从容不迫,沉稳冷静。
左东明在一众举子中异常显眼,他年轻又俊美,与身边那些中年甚至老年人站一起,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吴楚洵远远地望着这位如玉般的少年,心中突然涌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他记得曾听人说过,长得好看的举子往往会被选为探花。
虽然左东明才华横溢,足以摘得状元桂冠,但吴楚洵还是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
但——
套用王行之的话来说,吴楚洵的嘴有时是开过光的乌鸦嘴。
这一次也不例外。
殿试结束后,左东明因年纪尚轻且容貌出众,被朝廷点为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打马游街之时,探花郎左东明的风姿完全盖过了状元和榜眼,令京都的无数女子为之倾倒。
可谓是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此后经年,再无任何一届的探花郎能够与他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