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皇太极建大清

此段历史发生在公元1626年至1636年,主要讲述皇太极即位后,吞并朝鲜,设计去掉了袁崇焕这位明朝底牌,又得到了明朝大臣孔有德、耿仲明和祖大寿等降臣,那是如虎添翼,迅速攻破了锦州,志得意满的皇太极又得到了宝玺,就在众臣拥护下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清朝。

这个时期,世界历史上,1626年,荷兰在北美建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当今纽约的前身。1627年,法国在加拿大设立新法兰西公司。1628年,荷属东印度公司统治下的台湾与日本之间发生贸易冲突,史称滨田弥兵卫事件。1629年5月签订《吕贝克和约》,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伸展到波罗的海。1629年7月,由驻台总督派军舰攻打淡水港,遭到西班牙军队的抵抗而失败。1629年,意大利爆发了米兰大瘟疫。1630年,印度马拉特联邦缔造者西瓦吉出生。同年,巴西黑奴帕尔马雷斯起义。1633年,日本先后颁布5次锁国令,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比大清的闭关锁国还早。

有诗歌颂皇太极道:揽辔秋风听野歌,雄图开辟太宗多。遥知王气归辽海,不战中原自倒戈。

话说清朝打从太祖努尔哈赤那会儿起,那可是威风凛凛,强盛得很呐!可谁能想到,天命十一年八月,太祖老爷子就这么去了,把皇位传给了太子皇太极,这皇太极一上位,就是太宗皇帝啦,还改元天聪。

太宗这人也不孬,照着太祖留下的志向,把那八旗兵队操练得是嗷嗷叫,就等着一声令下出去干仗呢!结果还不到半年,嘿,来了俩朝鲜人,一个叫韩润,一个叫郑梅,也不知道咋得罪朝鲜国王了,慌慌张张逃到满洲,还拍着胸脯说愿意当向导。太宗一听,这好事儿啊,立马就任命二贝勒阿敏当征韩大元帅,整顿兵马,浩浩荡荡就去征讨朝鲜了。

您再瞧这满洲兵一进朝鲜,好家伙,那就跟切菜似的,势如破竹。先是把义州给拿下了,接着又攻破定州,占了汉山城,把朝鲜兵吓得那是屁滚尿流,魂儿都快没了。这朝鲜国王李倧呢,以前仗着明朝撑腰,压根儿就没想着防备,这下可好,满兵都快打到家门口了,吓得他脸都白了。

正慌着呢,有个大臣站出来说:“国王啊,咱一方面赶紧派人去求和,另一方面您麻溜儿地带着人去江华岛躲躲。” 李倧一听,觉得有道理,麻溜儿地召集妃嫔就跑,还吩咐大臣赶紧写好国书,派人去求和。这朝鲜使者到了满营,阿敏可不给面子,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根本不答应议和,大手一挥,让部队接着往前冲。

眼瞅着离朝鲜国都没多远了,突然有人来报,说朝鲜国王派他族弟李觉求见。阿敏让人把李觉带进来,李觉一进门,就献上一张礼单,上面写着:马一百匹,虎豹上百张,棉绸苎布四百匹,布一万五千匹。阿敏一看,眼睛都直了,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赶紧让军士把东西收了,还派副将刘兴祚跟着李觉回去,临走前还叮嘱刘兴祚:“要是想议和,得等我进了城再说。”

刘兴祚出了营帐,嘿,巧了,碰到贝勒济尔哈朗,两人在帐外嘀嘀咕咕聊了好半天。刘兴祚心领神会,就跟着李觉去江华岛了。

这边阿敏呢,自从刘兴祚走了以后,就一门心思指挥士兵攻城。有一天,他亲自上阵督战,正打得热闹呢,刘兴祚回来了。刘兴祚先找到济尔哈朗,说朝鲜已经答应以后上贡了,现在和李觉一起来订约。济尔哈朗一听,说:“那行啊,赶紧订盟吧。” 刘兴祚说:“这不得先禀报元帅啊?” 济尔哈朗一摆手:“不用不用。” 刘兴祚又担心:“要是元帅怪罪下来,可咋整啊?” 济尔哈朗哈哈一笑:“有我在,你怕啥。” 说完就把李觉叫进来,跟他订了个草约。订完约,两人进去见阿敏,说已经订盟了。阿敏一听,火冒三丈:“我是元帅,这么大的事儿咋不先告诉我?” 济尔哈朗赶忙解释:“朝鲜都已经答应上贡了,咱也别老让士兵们这么辛苦打仗啦。”

阿敏气呼呼地说:“我不同意议和!” 济尔哈朗呢,也不生气,就在那儿笑。这时候,突然有人喊:“圣旨到,请元帅接旨!” 阿敏一听,赶紧下令摆上香案,带着大小军官跑出营帐,跪下来接旨。那传旨的差官打开诏书念道:“朝鲜有意求和,应与订约,限期班师,不得骚扰。” 阿敏心里那叫一个不情愿啊,可皇命难违,只能起身接了圣旨,把差官送走之后,才不情不愿地在盟约上签了字。阿敏心里就开始埋怨济尔哈朗,寻思着这事儿肯定是他偷偷给皇上奏报的,他为了保自己名声,阿敏越想越气,就偷偷嘱咐自己的亲信部队,出去四处抓人抢东西。嘿,这一趟下来,又得了无数的子女玉帛,满满当当的,才班师回朝。

李觉跟着满兵回到朝鲜,满主太宗出城犒劳军队,还和阿敏行了抱见礼,又赐给阿敏一件御衣,给各位贝勒每人一匹马。李觉也赶紧上前叩见,太宗让他起身坐下,还赏了他一件蟒衣,接着就大摆筵席,封赏各位官员。过了几天,李觉就回国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宗这边征服了朝鲜,就一门心思琢磨着攻打明朝。他传令要御驾亲征,命令贝勒杜度、阿巴泰留守,自己带着八旗军,让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萨哈廉、豪格等人打前阵。攻城的将领们扛着云梯、盾牌,骆驼驮着辎重跟在后面,前呼后拥地渡过辽河,朝着大小凌河就进发了。

这时候啊,明朝这边辽东经略王之臣和袁崇焕闹矛盾,朝廷就把王之臣召了回去,让袁崇焕统领关内外的各路军队。袁崇焕听说满兵又来侵犯边境,急忙命令赵率教带兵去支援。赵率教到了锦州,侦察兵来报说,大凌河已经被攻陷了。赵率教一听,马上命令士兵们挖战壕,多运些箭和石头到城墙上,又派人去宁远告急。

第二天,忽然来了一二千明朝士兵,在城下大喊:“开门开门!” 赵率教赶紧上城查看,问道:“你们从哪儿来的?” 城下的士兵回答说:“我们是从大凌河逃过来的。” 赵率教一看他们一个个儿的,也没啥狼狈的样子,就大声喝道:“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道就养了你们这群临阵脱逃的家伙?” 说完,城下的士兵还是吵吵嚷嚷的不停。赵率教一挥手,传令士兵放箭,一下就射死了一个小头目,然后大声喊道:“你们要是再这么闹,就都跟他一个下场!” 这下,城下的士兵们一哄而散。原来啊,这些士兵里有一半是真明军,被满军俘虏了;还有一半是满兵假扮的,想混进锦州城,幸亏赵率教识破了他们的诡计,要不然啊,肯定得中计。

赵率教下了城回到府里,心里琢磨着:满人这诡计虽然被我识破了,可明天他们肯定还会猛攻,这儿守兵又少,救兵还不来,要是出了差错,我可怎么交代啊。他想来想去,突然一拍脑袋,有主意了!马上让亲兵去请钦差纪用过来商议。这纪用呢,本来是个太监,靠着关系才得了锦州这个差使。不一会儿,纪用就来了,两人寒暄了几句,赵率教就把清兵侵犯边境,现在守兵少、救兵不到,要是出了差错,难免被朝廷怪罪这些事儿,一五一十地跟纪用说了,还特意请他来出出主意。纪用听了,说:“这事儿还得靠经略来从中协调啊。” 王之臣那边呢,一边派兵守城,一边派人向袁崇焕求救。

满主一看计策不成给气坏了,那脸涨得通红,跟熟透的番茄似的。他马上大手一挥,命令萨哈廉、瓦克达等人带兵去攻打锦州,那架势,就跟要把锦州城给生吞了似的。王之臣一个人哪儿扛得住啊,没办法,只能弃城朝着明京撒腿就跑,这锦州城也就这么沦陷了。

第二天,满主又命令阿济格、岳托去进攻宁远。宁远的抚军袁崇焕一听锦州丢了,心里就明白,满兵肯定得来攻宁远啊。他也不含糊,马上让士兵们在城四周埋伏好,就等着满兵上钩呢。满兵前队一到宁远城下,嘿,就跟商量好了似的,伏兵 “唰” 地一下全冒出来了,把阿济格围了个水泄不通。阿济格一看这阵仗,心里暗叫不好,赶紧下令撤退。还好萨哈廉、瓦克达赶来拼命营救,阿济格才好不容易逃回到中军。

太宗一看阿济格受了伤,心疼得不行,又赶紧派部将瓦克达带着精兵去接应萨哈廉,还让其他军士慢慢往后退。袁崇焕被萨哈廉和瓦克达牵制住了,没办法去追赶。太宗退出去好几里地,查点士兵人数,好家伙,损失可不少。萨哈廉和瓦克达又迟迟没回来,等了好半天,才见他俩浑身是伤,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地跑回来。太宗气得咬牙切齿,恨恨地说:“这袁蛮子可真厉害啊,怪不得先父在世的时候,也老在他手上吃亏。这人要不除掉,咱可咋能得到明朝的江山呐!” 没办法,太宗只能命令济尔哈朗断后,带着军队慢慢退回锦州。袁崇焕听说满军退了,也就收兵不追了。太宗整理好队伍,一队接着一队,灰溜溜地退回沈阳去了。

袁崇焕打退了满军,那是满心欢喜,赶紧派使者去朝廷报捷,心里还想着,这下肯定能得到皇上的嘉奖,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了吧。结果呢,朝廷旨意下来,不但没奖赏,还把他一顿臭骂,说他不救锦州,这可把袁崇焕给气坏了,肺都快气炸了。他一怒之下,直接上表请求退休。朝廷倒也干脆,马上批准了,还让王之臣代替他统领军队。满主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手舞足蹈,差点没蹦起来,心里想着,这下好了,明年又能出兵攻打明朝了。

可谁能想到啊,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明熹宗突然驾崩了,他弟弟信王继承了皇位,魏忠贤那帮阉党也被一锅端了。到了崇祯元年四月,又传来消息,说袁崇焕又被任命为蓟辽督师。太宗一听,跺着脚直叹气:“我正打算发兵攻明呢,怎么这袁崇焕又被启用了!” 这袁崇焕之前被免官,就是因为魏忠贤在背后使坏,现在崇祯帝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忠贤这些人给收拾了,然后把袁崇焕召回来重用。袁崇焕去见崇祯帝的时候,崇祯帝第一句话就问他怎么治理辽东,袁崇焕胸脯一拍,信心满满地说:“只要皇上给我足够的权力,五年之内,我保证收复整个辽东!” 当时就有个给事中许誉卿在旁边撇嘴,觉得他这话太夸张,有点吹牛的嫌疑。

小主,

到了崇祯二年,也就是满主天聪三年,太宗这段时间没啥大事儿干,闲得慌,就经常出去打猎,顺便检阅军队,消遣消遣。有一天,太宗打猎刚回来,就有亲兵跑过来报告:“皇上,明朝有两个人来咱这儿投降啦!” 太宗一听,眼睛一亮,马上说:“快,把人带过来让我见见!” 这两个人一见到太宗,“扑通” 一声就跪在地上,哭得那是稀里哗啦的。

太宗问:“二位,这是有啥事儿啊?”

这二人赶忙行礼,其中一个说:“大皇帝,臣姓孔,名有德,他姓耿,名仲明,我俩都是东江总兵毛文龙的部将。您说这事儿气人不气人,那袁崇焕督师蓟辽的时候,平白无故就把我们毛帅给杀了!大皇帝您可得给我们做主啊,您发兵攻打明朝,我们俩愿意当向导,给您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