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臣刘一璟说:“现在乾清宫还没收拾干净,殿下您先委屈一下。”这时候,李选侍还在乾清宫呢。御史左光斗、给事杨涟,那是赶紧请李选侍搬家,李选侍没办法,只好搬到仁寿殿去。
于是,小皇帝朱由校即位,这就是熹宗哲皇帝。他宣布从八月到十二月,还是泰昌元年,明年改为天启元年。
光宗皇帝啊,吃了李可灼那红铅丸,嘿,还真有点儿好转。方从哲一看,赶紧拟旨,赏了李可灼五十两银子。可没想到,这还没过几天呢,群臣们那是纷纷上书,说崔文升、李可灼犯了大逆不道的弑君之罪,得法办!结果,这俩人都被发配边疆去了。
光宗皇帝在的时候啊,还立了个妃子张氏为皇后。这时候,辽东那边儿,熊廷弼那可是忙得热火朝天,修城墙、练军队、通商贸、集粮草,硬是让辽东太平了两年。可没想到,御史冯三元、顾慥,还有科臣姚宗文这些人,因为私仇,硬说熊廷弼没本事还骗皇上。他们还拉帮结派,魏应嘉、郭巩、张修德、魏应科这些人也跟着起哄,一块儿弹劾熊廷弼。最后,皇上没办法,只好让熊廷弼回家等着审查,兵科杨涟还上书求情呢,可皇上就是不听。结果,熊廷弼被革了职,辽东的事儿就交给了袁应泰。
这袁应泰啊,也是倒霉催的。清兵一来,沈阳就丢了,明军大败,好几个总兵都战死沙场。后来,辽东也丢了,袁应泰和一堆官员都牺牲了。这事儿传到京城,那简直是炸了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说辽东巡抚薛国用,因为生病辞了官。这时候,王化贞就当上了巡抚。御史张秉谦一看,赶紧上书给熊廷弼伸冤,说要是熊廷弼在,辽东哪儿能败坏成这样。于是,皇上又把熊廷弼召回京城,让他重新当经略。
这时候啊,辽西还没丢呢,熊廷弼驻扎在右屯,他觉得兵败如山倒,没兵可打,还是固守为好。可王化贞呢,他误信了西方人的援助,非要打回去,收复辽东。朝廷里的大臣们还支持他呢,于是就这么打了。结果,总兵刘渠移军到振武,广宁就空了。清兵一到振武,大败明军,斩了刘渠。王化贞吓得腿都软了,不战而逃,就带着几十个人跑到闾阳去了。
正好,熊廷弼从右屯带兵赶到,王化贞一看,那是大哭起来。熊廷弼说:“你要是不招募敌骑,不把广宁的兵撤到振武,也不会有今天。现在啊,咱们只能保护百万百姓入关,别让敌人占了便宜。”于是,熊廷弼带着大伙儿往西走,入了关。辽西又丢了,明军只好严守山海关。王化贞和熊廷弼都被抓起来等着审查,可那些大臣们又因为私仇恨熊廷弼,愣是要把他和王化贞一块儿斩首,还把熊廷弼的首级传到九边示众。这下可好,忠良们都寒了心,明朝的事儿啊,那是越来越没指望了。
这时候啊,辽东战事紧急,朝廷从四面八方征兵。四川永宁有个宣抚使叫奢崇明,他和他儿子奢寅早就想造反了。他们主动请缨,说要带三万兵马去辽东支援,还派了樊龙、樊虎带着兵到了重庆。四川巡抚徐可求一看,赶紧核查兵马,淘汰老弱,发军饷。可没想到,军饷发不下来,樊龙他们一生气,就造反了,杀了徐可求,还带着兵逼近成都。
左布政使朱燮元那是拼死抵抗啊,石柱土司秦邦屏在辽东战死,他妹妹秦良玉接过了大旗,带着兵去支援朱燮元。结果,在成都城下,他们大败叛军。奢崇明父子一看不好,拔腿就跑,逃回了重庆。这事儿传到京城,皇上就让朱燮元当了四川巡抚。
奢崇明一看败了,又诱骗他的亲信、贵州水西的土目安邦彦一块儿造反。安邦彦占了平彝、龙里等地,还攻破了乌撒,围攻贵州。他还用诈降计,杀了巡抚王三善。这下可好,叛军势力大增,分三路进军:一路攻云南,一路攻遵义,奢寅则专门攻打永宁。
这奢寅啊,那可是凶狠得很,手下人的妻女要是长得漂亮,他就得占便宜;要是谁家有钱,他就得勒索。要是不从,那就得送命。结果,他手下的苗老虎、阿引这些人恨透了他,趁他喝醉了,一刀就结果了他,然后投降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