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主动请缨

教导总队全体官兵主动请缨,沙场报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军委会高层感慨万千,禁不住激动地击节赞赏。

在官兵们强烈要求之下,校长自然也不能忽视部队的求战之心,那样无疑会影响士气。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淞沪战场伤亡实在太大,一批批的精锐部队填了进去,如今校长几乎已到了没有生力军可派的地步。并且他也要向各方军阀作出表率,自己手中的精锐不会捂着掖着,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军委会最终同意了教导总队的参战请求,决定将主力1团、3团和各直属队调往淞沪战场,并在后方另行组建整训3个补充团。

这是一个相当明显的信号,预示着军委会将按照三旅九团制的甲等师进行扩编,虽然没有扩编为军,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军的编制了,教导总队上下军心大振。

桂率真亦不禁踌躇满志,心中的得意振奋之情,实是难以言表。一心只待在淞沪打出名堂,立下战功,那日后摇身一变自己名正言顺担任军长,还不是水到渠成?

此时淞沪战场上,日军已投入了第3、第11、第101、第9、第13、重藤旅团,2个重炮旅团又1个重炮联队,连同原有驻沪海军陆战队,兵力近20万人。各种火炮300多门,坦克200余辆,飞机200余架,临时机场也在泗洲岛、沙窝、公大纱厂等处建成。

日军在强大的陆海空火力协同下发起全线进攻,先以优势空军和炮火轰击国军工事,随后以步兵伴随坦克突袭国军阵地。

国军前仆后继,以手榴弹、刺刀与日军展开搏杀,不断组织逆袭,一次次将日军击退。

双方逐村逐地展开激烈的争夺,死伤遍野,战况惨烈。

激战多日,日军突破蕰藻浜以后,连日向南挺进,攻势非常凌厉。

第9、第3、第101师团由蕴藻浜北岸一线排开,齐头并进,正面强渡突击;第11师团于右侧迂回,侧击杨泾河一线;第13师团为二线兵团监视侧后,并作为总预备队。4个师团形成了钳形攻势,直扑我军防御枢纽大场镇。

日军沪上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正注视着地图,踌躇满志,心中大为得意。只见地图上蕴藻浜、大场、南翔一带,已被多道不同颜色的巨大箭头所包围。

这就是松井石根的“中央突破”计划,力图速战速决,一举切断国军中央集团军与左翼集团军的联系,攻破大场,包抄第九集团军后路,围歼国军,全面占领苏州河以北地区。

第3战区先后增调了10几个师顽强抗击,并且发起勇猛的大规模反击,双方惨烈对攻,处处炮火连天,杀声震地,尸山血海。

我军虽延缓了日军前进的速度,给敌大量杀伤,但并未能遏制其疯狂攻势。

日军连日猛攻,已在蕰藻浜堤岸建立了多个稳固的桥头堡,并且摆出突破走马塘一线,席卷江湾、大场、闸北,攻取苏州河以北之势。

整个战局对国军非常严峻,不仅精锐损失惨重,更丢掉了战场主动权。从江湾、庙行向西,经大场,至南翔一线,已成为国军守卫苏州河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

形势直转之下,这时大场的防线已呈崩塌之势,已难以挽回败局。如果大场丢失,整个淞沪北线将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