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他们颇有微词,很多部队从驻地赶赴淞沪,辗转跋涉上千里,全凭徒步,到金陵也并非顺道,这一来一回要多走三四百里路。
更何况某人历来只重视嫡系中央军,对地方部队不闻不顾甚至蓄意打压,这种双标作法的确也长期寒了他们的心。
负责实施现代战术整训的宋鸿飞也正为此大伤脑筋,各地部队报上来的装备情况可谓五花八门、纷乱繁杂,单单步枪都有七八种,口径和子弹型号也杂七杂八,简直就是一个万国造的大杂烩!
弹性机动防御,核心在于“兵力疏散,火力集中”,需要有必要的火力强度。不然一旦你放开一线实施逐次防御,火力却不足以封堵敌人的突破口,敌人一冲就凿穿你的纵深,岂不就变成了引狼入室?那就是玩火自焚,自己找死!
无奈之下,宋鸿飞的整训计划不得不几经修改调整,搞得他欲哭无泪。
宋鸿飞知道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整训内容不能贪多求全,针对国军老旧战术的弊端,他精心构思提炼出一个精简的整训方案。
主要内容放在如何防炮、防空、防重火力大面积杀伤上,他要灌输的核心理念就是“兵力疏散,火力集中”原则。
在此核心理念下,对各支部队进行一些防御、进攻以及兵种协同的战术训练。
防御时,加强纵深梯次配置,形成整体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在反斜面、侧翼布置掩蔽部、坑道工事,既能屯兵备战又可机动反击。
进攻时,遵循“一点两面、三三制”的战术原则,正面攻击与翼侧迂回包抄相结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赶到金陵的各支部队依时间先后开展了紧张的临战训练。
陆军大学开办将官讲习班,分批轮训各部队副旅长以上军官;中央军校负责轮训团以下的校尉军官;教导总队军士营则负责整训全体军士。
“这是结合了淞沪战场上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总结经验!”
“总之,防御的原则就是‘兵力疏散,火力集中’!进攻的原则就是在重点进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同时,须以‘三三制’的战斗队形,就是为避免敌火力的大面积杀伤!”
宋鸿飞在轮训班上讲授战术理念。
他只恨分身乏术,所有这些教育训练,都由他一手讲授和实施,他的军事理念、现代先进战术在国军各部队得到广泛推广。
中央军部队还好,就算没能装备上“民24式”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但教导总队的战术战法训练早前已在整个中央军推广,部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其中一些训练,实施起来比较顺利。
但是,各地方部队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毕竟打了这么多年仗,不也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