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简报,却像一颗威力无比的重磅炸弹,在代表团成员中引起了激愤:7月7日夜间,驻丰台日军借口夜间演习,蓄意挑衅,诡称搜寻走失士兵,悍然向我宛平城和卢沟桥防区发动进攻,我驻军第29军37师奋起还击,顽强抵抗。
有人赶紧找来了地图,想看看宛平在哪里,却赫然发现地图上已被标记上了态势图示,顿时目瞪口呆,那正是前些天宋鸿飞和桂率真讨论局势时的杰作。
事变爆发,举世震惊。
华夏国府制定了应对事变的策略:不屈服、不扩大、不求战、必应战,争取国际干涉调停。
华夏代表团发表声明愤慨谴责,并和德方交涉,要求德方介入调停,阻止日军侵略行径。
德三帝国高层一片哗然,小胡子统领大骂短腿的东洋鬼子真是目光短浅又自私自利,它们此举要把华夏推向美英苏的怀抱,他拉拢华日扼制苏国的战略要宣告破产。
小胡子统领陷入两难的境地。
统领打的如意算盘是两头不开罪,两头得利。一方面,他仍然需要从华夏获得紧缺的战略资源。另一方面,他不愿岛国继续在华扩大侵略,损害德国在华利益,他也不愿岛国陷入战争泥潭而实力大损,无法在远东牵制美英苏。
经过反复思量,元首决定出面斡旋,扮演调停人的角色。
元首电令驻华大使陶德曼、驻日大使狄克逊分别向两国政府表示,德愿意为两国停战和缔结和约进行斡旋。
华日双方于7月9日、11日、19日进行了三次“现地谈判”。
但是,疯狂的东洋人并没有和谈的诚意,它们表面上要谈判,实际上是利用和谈争取更多时间,等待增援。
双方在前线对峙,在时断时续的和谈中僵持不下。
国府发来了急电,指示副特使、海军总长陈厚甫即日回国,主持海军备战事宜。
海军上将陈厚甫大义凛然地表示:“作为军人,扞卫国家责无旁贷。我早憋足了劲,该一雪前耻了!”
熟知历史的宋鸿飞自然知道,形势危急,长江封锁线已被国府提上日程了,惨烈而悲壮的江阴海战终将要在史册上记下它的一页。
众人也都明白,全面大战已是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