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马上替换-

“丫头,真是想不到你还有这手艺,你李爷爷我可得好好尝尝。”说着李爷爷就去厨房那筷子去了。

“真是一个老馋虫,没有看见穗穗还在这吗。”李奶奶对着跑向厨房的老伴说道。

“李奶奶,您还给我见外,这是李爷爷那我当自家人呢,”姜穗穗机灵的说道。

看着两人相处的情景,姜穗穗有些羡慕,少来夫妻老来伴,两位老人年轻时还回经常吵架,看不惯老伴的这,看不惯老伴那,现在年龄大了到愈发恩爱了。

“穗丫头,你包的饺子真好吃,老婆子,我给你夹一个你尝尝,这馅调的恰当好处,”李爷爷夹了一个饺子就放进李奶奶的嘴里。

“穗穗,没有想到你的手艺怎么好,真没有看出来,好闺女呀。”

姜穗穗有些不自在的笑了笑,“李爷爷,李奶奶,那你们先吃着,家里还有事情呢?”

“穗穗,你先等等,”边说着边从厨房拿出两个红彤彤的大苹果,这年头苹果可是稀罕物,尤其是这么大这么红的。

“丫头,这是你李哥昨天拿过来的,你李奶奶今天本打算给你送过去的,你既然来了,就直接拿走,省的里李奶奶还要跑一趟的,”李爷爷边说着边把苹果从李奶奶手里拿出来,塞进姜穗穗的手里。

“这”姜穗穗有些踌躇不定。

“拿着吧,穗穗,这是我们的一番心意”李奶奶慈祥的说道。

"好,那我就收下了,李爷爷李奶奶那我就先走了,你们二老保重身体",姜穗穗的眼睛隐约有泪水划过。

姜穗穗自始至终都没有告诉二位老人要下乡的事情,或许是不想面对离别吧,也或许是心有愧疚,因为他们当成“孙女”疼爱的姜穗穗已经死了,这里只是一个鸠占鹊巢的姜岁岁。

回到四合院,姜穗穗乔转打扮后,背着背篓来到了京市北边的黑市,通过昨天黑市之行,姜穗穗如今已经了解到什么东西最缺,最能买的上价,如今已经是六十年代中后期,老百姓已经不向前期那么的缺粮食了,虽然细粮仍是缺少,但粗粮却是能管饱,温饱上来了,老百姓对穿的要求就开始过高了。

尤其是新出的料子,“的确良”,这种化纤布料一出现就在我们国家迅速流行了起来,穿一件“的确良”的上衣对于现在来说是走在时尚的前沿,耐磨损,不易变形,色彩丰富不易掉色,因此每当国营商店有的确良上架时,门口都排满了长长的队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些人,买不到,只能找关系,或去黑市,因此的确良的价格在黑市居高不下,比卖粮食赚钱多了,姜穗穗现在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积累些财富。

姜穗穗当时在布料市场买布料时,买了好多“压箱底”的布料,其中就有化纤布料,是一些床单,姜穗穗昨天回家就准备好了,把床单上的标志用剪刀全部剪掉,挑的样子也都是现在流行的,碎花款,红色款,粉色系等等。

这一天姜穗穗辗转京市各个黑市,一条化纤的布料,不单卖,可以做两件上衣,姜穗穗要价三十八块钱,不要布票,比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却在黑市引起了众人的哄抢,姜穗穗怕引来有新人,就限制了出售的数量,大的黑市20条化纤床单,小的黑市5条床单。

光姜穗穗知道的整个京市一共有大大小小上百家,黑市,可惜姜穗穗只有一天的时间,有些太远了,姜穗穗赶不到,一天下来只去了二十多家黑市,她也数不清自己到底买了多少钱,只能回家数。

回到家,姜穗穗把大门锁上,她的卧室也从里面锁上,拉上窗帘,把电灯打开。

姜穗穗把一堆钱从空间拿出来铺到书桌上,一脸兴奋,又一笔巨款呢!

十元,五元,三元,两元,一元......

“三元”竟然有三元的,姜穗穗震惊无比,三元的人民币在2年前就已经停止流通了,竟然有人趁着姜穗穗不注意,把钱混了进来,不过却让她沾了大便宜,由于其历史内涵特殊,所以它的收藏意义非常大,是很多收藏家求知不得的珍品。

姜穗穗仔细的找了找,一共有五张,“收获颇丰呐”姜穗穗不由非常感慨,把这几张纸币放进密封袋里,收进空间单独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