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顺应大势

太庙内,烛火黯淡摇曳,仿若也在为这大明末世而哀伤叹息。崇祯皇帝朱由检身形佝偻,脊背似被无尽愁绪压弯,每一步都仿若有千钧之重,拖着沉重迟缓的步子,向着朱元璋的画像挪去。那身龙袍,往日虽象征至高无上,如今却褶皱满布、黯淡无光,穿在他瘦弱不堪的身上松松垮垮,再不见半分威严。

他站定在朱元璋的画像前,本应是十七八岁意气风发的年纪,此刻却面容憔悴、略显苍老,双鬓隐约可见的白发在幽微烛光下诉说着往日的操劳思虑,眉头始终凝结不散,仿佛承载了这世间所有的苦难与哀愁。他缓缓的跪在画像前的蒲团上,整个人仿若瞬间被抽干了精气神,弯下腰,把头埋在双膝之间,抱着头,起初只是压抑的呜咽,那声音仿若受伤后躲在暗处的小兽,透着无尽悲戚与绝望,在这空旷的太庙内幽幽回荡。

渐渐地,呜咽转为嚎啕大哭,他哭得毫无帝王架子,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泪水不受控制地如决堤洪水,肆意流淌,打湿了他满是沧桑的脸庞,浸湿了身前的地面。

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崇祯皇帝哭得有些累了,那哭声渐渐微弱,终于缓缓止住。他用衣袖胡乱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挣扎着直起腰,眼神空洞地望着朱元璋的画像,仿若要从那画像中寻得一丝慰藉与指引,可回应他的只有死寂般的寂静。

“太祖皇帝啊,孙儿这些年,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可到头来,却仍是这般光景。”崇祯皇帝声音嘶哑,带着哭腔,“孙儿的龙袍破了,都不舍得换新,而是让皇后用补丁补上,只为能节省出些开支,用于军队的饷银。可谁知,手底下贪官污吏横行,孙儿如此辛辛苦苦节省出来的银钱,还没到边关,就已被他们飘没一大了,孙儿每每想到此处,真恨不得杀尽这天下的贪官污吏,可朝堂之上,党同伐异,混乱不堪,政令不畅,无论孙儿推出多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也都变了模样,明明是上阵杀敌的军需,到了地方却成了中饱私囊的肥肉。孙儿虽有心整顿,却力不从心,这朝堂,这天下,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破屋,孙儿堵了东边,西边又漏,朕实在是无能。

崇祯皇帝说着,眼中又泛起泪光,声音愈发哽咽,“那龙虎军太过强大,孙儿虽也曾想尽办法,调兵遣将,可大明军队已是强弩之末,无论再做什么样的努力,也都无济于事。

为保朱家血脉,不让百万朱家子孙因战乱而丧命,朕思来想去,或许投降才是能多保住一些朱家子孙性命的无奈之举了。孙儿自知愧对太祖,愧对列祖列宗,可孙儿真的已尽了全力,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啊……”太祖皇帝啊,不肖子孙朱由检,今日面临这江山倾颓之绝境,实是无力回天。南方那林振兴,势力已成,不日便要北伐,可他信中所言所表,倒似真有几分为华夏苍生着想的意思,不似以往皇朝更替那般赶尽杀绝。为保我朱家百万子孙性命,为让这汉人江山少些血雨腥风,孙儿怕是不得不向他投降了。这或许是当下唯一的出路,唯愿祖宗在天之灵能体谅孙儿的苦衷!言罢,崇祯皇帝伏地痛哭,泪水肆意流淌,浸湿了身前的地面,满心的无奈与悲凄在这空旷的太庙内回荡。他知道,抉择的时刻已近在眼前,而这一选择,将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将关乎历史的走向……而朱由检的哭声回荡在这空旷的太庙中,仿若在为大明王朝奏响一曲凄凉的挽歌。

几日之后,林振兴收到了崇祯皇帝的回信。那信纸上的字迹工工整整,却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悲凉之意,仿佛每一个笔画都承载着崇祯皇帝对大明王朝命运的无奈叹息。信中所言,尽显其无力回天的心绪:“朕披阅卿之来函,对当下局势洞若观火。大明历经风雨,如今颓势尽显,朕心痛万分。念及百万朱家子孙,朕决意顺应大势,禅位以保其性命无虞。怎奈朝堂臣子多出身士族,久享尊荣,卿之龙虎军欲革除士族积弊,彼辈必拼死抗争,朕虽君临天下,此刻亦难挽狂澜。”

林振兴看完信后,眉头紧皱,在营帐中踱步思索了一番,而后坐到案前,提笔蘸墨,给崇祯皇帝回信道:“陛下既已看清局势,权衡利弊,还望您尽快拟好禅位诏书,以安天下。我即刻发动北伐战争,并亲率大军从天津大沽口向京城进发,您无需忧心,我已安排妥当,定全力确保您与朱家子孙安然无恙。夜幕降临时,我会遣特种部队乘热气球潜入皇宫,护您周全,望陛下静候佳音。”写罢,他唤来一只训练有素的信鸽,仔细地将信绑在鸽腿上,看着信鸽朝着紫禁城的方向展翅飞去。

紧接着,林振兴召集众将,召开军事会议,我会议室里,林振兴拿着崇祯写给他的回信说道,这个是崇祯皇帝的投降信,虽然崇祯皇帝愿意投降,但是他手底下的那些官员肯定是不会同意投降的,因此北伐战争可以开始了,大家都说一下,还有什么意见?随后,众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林振兴发布点将令

“刘岩峰听令!”林振兴目光如炬,看向这位步兵指挥官之一、南路大军统帅。

刘岩峰身姿矫健,迅速出列,单膝跪地,抱拳高呼:“末将在!”

“你率南路大军,即刻渡江,进攻湖广长江以北地区,充分利用水陆优势,速战速决。之后马不停蹄向陕西方向进军,一路上务必约束军纪,多行善举,收拢民心,按此方略行事,不得有误!”林振兴言辞铿锵,将作战计划交付刘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