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完全有理由打这个头阵,锦州之辱使他的右手失去了四根手指,这对于一个勇士来说,无异于最大的羞辱。
那次屈辱之后,济尔哈朗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还是皇太极的鼓励之下,济尔哈朗才重又找回了勇气。
皇太极还告诉他,只是嘴上说是没有用的,除非有朝一日他亲自击败了张世康,将那小子大卸八块,方算是真正克服了恐惧。
如今大清国大军压境,正是一雪前耻的好时机。
“好,倘若那狗贼胆敢出关,朕命你为前锋。”皇太极十分平静的准允了济尔哈朗的请求。
知耻而后勇,皇太极最擅长的并非个人的勇武,他太胖了。
但他却很懂得团结力量收拢人心,大清国的骄兵悍将如云,之所以能拧成一股绳,一大方面便是他本人的威望。
“此番作战,乃是赌上我大清国的国运之战。
在张世康这狗贼露面之前,诸位万不可掉以轻心。”皇太极又叮嘱在场的部将们道。
算上前两次扣关的失利,以及去岁锦州之败,大清国内部的士气一直不怎么高。
连带着这些年征服的漠南蒙古诸部,一些部落也开始怀疑大清国是否可以入主中原。
更别提漠北蒙古了,此前他下诏令让漠北蒙古诸部前来进贡效忠,一些部落首领已经回信同意,但这两年接连败绩,这些墙头草竟然一个都没来。
虽然前阵子击败了李自成和西土默特部,挽回了不少颜面,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大清国需要更大的胜利,来震慑漠南漠北的宵小,这就像滚雪球一般,若能不断的胜利,投靠他的部族就会越来越多,反之则危矣。
“臣谨遵陛下诏令!”众人齐声领命。
随后皇太极便让众人退下,唯有礼亲王代善,似乎有什么事似的并未直接离去。
“陛下,臣近来接到关内的消息,大明朝似乎与郑家生了嫌隙。”礼亲王代善再度行礼道。
“二哥,此间也没了外人,且以兄弟相称吧。”皇太极叹了口气道。
虽然打了胜仗,但作为内行人,大清国的局势其实并未有丝毫好转,此战赌上了国运,胜了还好说,若是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或许,大清国退行到后金时的疆域,也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