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办法,人家能打仗。

这个能打仗的皇帝,对于战争那是挺渴望的。

韩辰闭门不出,他要了解一下现阶段的经济状况,专门会见了有司人员。

朱元璋三十一年励精图治,各行各业还是大有发展的,农业经济其实是不错的,纺织造纸印刷,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底子还是不错的。

然而靖难之役造成的内斗,还是损伤国力不小的。

一些战乱地方,被破坏严重,居然还出现了十室九空的局面。

这些地方,需要迁移人口,进行恢复。

海上,朱棣派了太监郑和下西洋,这个事迹,韩辰也不了解,不知道确切情况,他没有进行专门研究。

不过,也能够想清楚,这所谓的下西洋,完全就是为了彰显明朝的威德,而不是出于经济层面的考量。

朱棣是个好大喜功的人,这一点,韩辰是很清楚的,派遣郑和下西洋,无非就是彰显天朝上国的威严,好让番邦那是称臣纳贡。

韩辰觉得,现在讲这海上霸权,还为时过早,首先,造船业方面,都没有达到那个水准。

要想拥有海上霸权,造船业必须要先进发达。

还有,内部层面,还没有发展起来,还不是对外扩充的时候的。

这天,朱高炽来跟韩辰商量移民的事情。

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不少地方的土地那是大量荒芜,无人进行耕种,这些地方,需要移民。

另外,受战乱影响小的地方,又是人多地少,出现了无田可耕的地步,因此,为了中和一下,移民是必要的。

不过,韩辰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这官凭路引都已经取消了,这人往好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些家伙,爱去哪里就去哪里。

无田可耕的,自然会离开,去其他地方寻找活计,犯不着进行引导。

再说了,这鼓励人家种地,在韩辰看来,那是根本上的一个错误。

他不认可这种。

现在的策略是鼓励人家经商,而不是鼓励种地。

这个种地,不需要鼓励,只要有利益的话,那肯定有人会热火朝天的种地的。

因此,这个所谓的移民,是没有必要的。

朱高炽都听懵了,他觉得自己疏忽了,自己这位老师,对于农耕向来是颇有微词,根本就不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