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一定。”不管此时刘邦心里是什么想法,在这节骨眼上,什么都先答应了再说。
翠宫主殿。
公子婴刚刚念完秦汉两方的协议内容。
胡亥抖搂着手中的竹简,晃晃悠悠的在踱着步:“诸卿,先不要管刘邦是不是把朕、把诸卿都当了傻子,各位觉得上卿和司农答允刘邦的这些要求是否可行?”
冯劫觉得有些憋屈,居然还好意思让大秦借兵?不过他对这个二世皇帝已是越来越敬畏,早先跟皇帝耍心眼的那种事情现在可是送他十个胆子也不敢了。
“圣上,若汉王想借将军良之军,倒是可以。既不出老秦之卒,两关与河东的防御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山东诸侯要真想从两关与河东三线同时伐秦,只要调中尉军过去,关中军力也能支撑。”
冯劫想了想又说:“允其避难函谷关内也无大问题,但需限制其入函谷兵力。潼关守军现为三万,圣上可只允可其带三万以下的败卒避于函谷关内,并要限定其只能到潼关东六十里为止。”
冯去疾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借粮亦可,但只借给避入函谷关败军,且汉王须在军中。”
胡亥笑了:“丞相小气了,若刘邦说自己粮尽,而我等不借粮给他,他就不能和项籍打下去了,马上就会给灭掉,又当如何?”
“那总不能其最后用我大秦的粮秣翻回头来伐我大秦吧。”冯去疾难得的梗起了脖子:“况且关中耕作法已经传授与汉了,这就等于已经让他们该有足够的粮食。且圣上也说过,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打得兵疲民怨,这其中供粮不足也是导致民怨的重要因素。”
这回是胡亥咯咯地大笑起来:“善,大善,此条就依丞相之意。”
他转头对姚贾吩咐:“三川郡、南阳郡和南郡,要增加一些听风阁细作,只用于打探壮夫、粮产方面的讯息,让我们可以大致算出刘邦的战争潜力。韩信那一线上的魏、梁、赵、燕、齐,也要增加这方面的人手。”
“臣遵诏。”姚贾微笑着领诏:“只要战乱一起,增加这些细作的难度就不高。”
“允许双方商贾深入……”姚贾接着看向比较难得出现的御史大夫顿弱:“这也是汉国斥侯混进关中的好机会啊,捕影阁又该忙碌一些了。”
顿弱苦笑:“老臣一直忙于梳理关中各处的防范,这一来确实又要针对山东商贾入秦而加强这方面的部署。不过秦律严密,只要针对他们的入秦人数进行控制,安插斥侯细作也非易事。何况入关中的山僻小路众多,倒也不在乎这些商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顿卿要着重发挥百姓的作用,让各乡亭、里坊普告民众,山东斥侯若潜入,会让战火烧到关中,当下的安稳生活就会被破坏。如此一来,百姓的千百只眼睛就是捕影阁最大的凭恃。”胡亥把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理论充分借鉴到了这个时代。
“圣上圣明。”顿弱眼睛一亮:“老臣过去重在在咸阳、蓝田等地施行此法,现在还可将其扩展到关中各郡县,对了,还有巴蜀。”
“那么这一条也可以答应刘邦,李由。”
“臣在。”
“你就使人制定一下这方面的律法。”胡亥又看向姚贾:“相信刘邦那边也会对关中出去的商贾多有防范,正好用商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暗中布设大秦真正的斥侯细作。”
“嗨。”
公卿们又议了一下其他条款,不过对于刘邦请封之事,胡亥一锤定音:“刘邦已然称汉王,让朕再封也没什么必要,就说朕允可他继续当他的汉王就好。他那个长子刘肥是个庶子,在其娶夫人吕雉之前就有了,不是刘邦重视的儿子。但听说其嫡子刘盈年幼,现在应该不过四、五岁,弄来做质子也挺麻烦,就还是刘肥吧,给他找个府第做质子府,也不用太限制什么。”
公子婴应了下来。
“至于刘邦提出在汉国建立快传之事,也可答应他,当然加密传讯之法肯定不能给他,就把传讯方式和字与数的对照给他们就行了。”
“若刘邦觉得好用,随着韩信向东攻伐,他们要是建立一条从河水以北东西贯通的快传线路到雒阳,听风阁可以安排专人守在雒阳附近偷偷读取其内容。”胡亥又想起了美事儿。
“虽然不传授加密传讯之法,但汉国君臣会不会也想到守密之事而自行加密?”姚贾并不看好胡亥心里的小算筹。
“那就到时看看张苍那些数算者是否可破解其密。”胡亥一耸肩:“反正我们也没什么损失,不是吗?”
“要不要将汉王降秦之事公开?”公子婴心里在转坏主意。
胡亥又大笑起来:“算了吧,真那样刘邦在山东多少都会让一些人跟他离心,我还希望他能最后击败项籍呢。”
_
刘邦、萧何、张良等人在来函谷关时一路狂奔,谈判完了也不敢稍有喘息,又准备一路狂奔冲回荥阳……因为项羽的行军速度很快,不赶紧回去让项羽围了城就进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