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塑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材料就是塑料,塑料的名字是刘学勤起的,当年他们搞硝化棉的时候,顺手就把赛璐珞做出来了。

赛璐珞就是第一种塑料,做法很简单,用酒精溶解硝化纤维,然后用樟脑做塑化剂。但这种塑料除了做乒乓球和照相胶片,用途实在有限。

因为赛璐珞易燃,而且烧的贼快。小时候经常烧乒乓球的书友应该知道,眼睛一眨,球就烧完了。

官府常年招标研发塑料,主要是为了给电力时代开路,绝缘材料、电路板等等都离不开塑料。总山搞电机研究,用的绝缘材料主要是橡胶,可是目前橡胶长期紧缺,很难再分出来给新产业。

最早大家的研究集中在天然树脂,比如松香、沥青等,特别是后者,因为石油产业的蓬勃发展,沥青很容易获得,产量也比其它树脂大得多。

但沥青是混合物,里头包含的物质不计其数,搞科研的最怕不能定性,就跟中药似的,你始终不知道是什么跟什么在发生反应,整个一个黑箱操作。

因为煤炭焦化与石油裂解有相似之处,因此从煤焦油中的物质进行实验成为了一条塑料研发的热门路线。

说起来简单,问题是煤焦油它也很复杂,包含芳烃、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类、吡啶、喹啉等等,每一类又有很多种化合物。

首先当时的人对这些物质认知就有限,其次排列组合一下,就知道合成目标产物的概率极其渺小。

但盖国宝在这家工厂突然人品爆发,灵感爆棚,几十年的积累就为了这一哆嗦似的,就把酚醛树脂给合成出来了。

然后盖国宝就和厂家打起官司,盖国宝说这是我的独立发明,但厂家说你是我们请来搞研发的,大家有委托研发合同,而且研发费我们也付了,说的清清楚楚,研发成果归厂方所有。

盖国宝也不是胡搅蛮缠,因为当初订合同时的课题根本和塑料没关系,而是“煤焦油的分离与转化”,是个很宽泛的题目。酚醛塑料的发现,完全是妙手偶得之。

知识产权的官司比较少见,是以连刘学勤都被惊动了。他并没有妨碍司法公正,只是去工厂考察了一下,对于发明塑料的盖国宝和厂方都高度嘉奖,只字未提官司之事。

本来为技术争破头的两方被最高领导这么一掺合,突然就觉悟了,三两下达成和解,共同申请专利,并且由焦油厂生产塑料。

总山搬迁后,这个焦炭厂给了杨庄,杨庄从外边聘请了位职业经理人。那个叫孙运球的厂长请刘学勤给厂子赐名,他没有推辞,当即挥毫泼墨,写下“国宝新材”四个字。

“敢情你就是孙运球,可让我这几年好找!”

王秘书随后冲了出来,死死抓住孙厂长的手,生怕这人跑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