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的胸甲呈整块弧形铁板,贴合人体曲线,在关键部位如心脏、肺部,额外镶嵌了圆形的厚铁片,增强防御,仿若给这些致命部位穿上了一层额外的铠甲。
其边缘打磨圆润,避免刮蹭影响行动,背后的甲片则以绳索交叉固定,既能保证透气性,又不妨碍士兵发力拼杀,让将士们在战斗中能毫无顾忌地施展身手。
手臂处的臂甲同样精致,从肩头至手腕,铁片与皮革相间,关节处采用软甲设计,使得士兵挥刀举枪时,手臂活动自如,毫无阻滞,仿若手臂装上了灵活的铠甲机械。
下身的裙甲如同裙摆般,一片片长方形的铁片垂挂而下,相互叠加,既能防护大腿,又不影响腿部的大步迈进,仿若给双腿披上了一层坚实的防护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胫甲紧紧包裹小腿,坚硬的材质足以抵御日军低处的砍杀与地面的暗箭,仿若给小腿装上了一层钢铁护盾。
这般周全的盔甲防护,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名长枪兵奋勇向前刺敌时,日军瞅准时机,从侧面挥刀砍来,眼看刀刃就要砍中他的脖颈,只听 “铛” 的一声脆响,刀刃被护颈的鳞片甲弹开,火星四溅,那瞬间迸溅的火星仿若夜空中绽放的烟火,士兵仅是微微一晃,便迅速稳住身形,反手一枪将那日军刺倒,动作一气呵成,尽显果敢。
还有火器营的士兵,在装填火药时,不慎暴露在日军的火枪射程内,数颗铅弹呼啸而来。
幸运的是,胸甲将大部分冲击力卸去,虽有几颗铅弹嵌入甲片,却未伤及皮肉,士兵擦了擦冷汗,那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溅起微小的尘土,他继续专注装填,投入战斗,仿若刚刚的惊险只是一场虚惊。
日军慌乱地挥舞着武器抵挡,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但明军长枪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一进一退之间,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不断收割着敌人的性命,战场上仿若奏响了一曲死亡的乐章。
在激烈的拼杀中,巨石、拒马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开始松动,明军逐渐撕开了一个口子,好似在坚固的堤坝上凿开了一道缝隙,那缝隙中透露出胜利的曙光。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战斗愈发胶着之际,明军阵后突然传来一阵低沉而震撼的轰鸣声。
只见数门迫击炮被推至前沿阵地,炮手们迅速就位,他们眼神坚毅,仿若久经沙场的老将,动作娴熟,仿若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这些迫击炮可是绿水书院的匠人们结合大明先进技术与实战需求精心打造的利器,炮身虽不算庞大,却极为坚固,黝黑的铸铁在日光下泛着冷峻的光,仿若一头头沉睡的钢铁巨兽,即将释放出毁灭的力量。
“调整角度,准备炮击!” 炮长一声令下,炮手们迅速转动炮身,校准方位,凭借着平日严苛训练积累的经验,迅速锁定了日军在山腰处的几处关键火力点。
装填手们抱起炮弹,小心翼翼地填入炮膛,那动作轻柔得仿若在安放一件稀世珍宝,随后迅速撤离到安全距离。
“放!” 随着炮长一声怒吼,炮弹裹挟着死亡的呼啸,划破长空,朝着日军阵地飞去。
刹那间,日军阵地上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土石飞溅,原本看似坚固的掩体被炸得粉碎,躲在其后的日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肢体残片伴随着硝烟散落一地,仿若一场血腥的末日盛宴。
这突如其来的炮击让日军阵脚大乱,他们惊恐地望向天空,眼中满是绝望与恐惧,仿若看到了死神降临,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应对。
而明军则趁势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火器营的火枪持续喷吐着火舌,长枪兵们呐喊着奋勇向前,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击着日军防线,仿若汹涌澎湃的海浪拍打着摇摇欲坠的礁石。
此时,战斗进入白热化,双方杀得难解难分,而绿水书院在大阪招收的日本士兵更是成了战场上一道夺目而又令人震撼的风景。
这些来自大阪的士兵,大多出身贫苦,曾在乱世中饱受欺凌,历经磨难。
加入绿水书院后,他们获得了难得的归属感,内心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以及对旧有苦难的宣泄渴望,故而在战场上表现得异常勇猛,甚至比一些绿水书院的老兵都毫不逊色。
其中有个名叫铃木一郎的士兵,身形矫健,眼神中透着一股野狼般的凶狠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