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两次战役都以秦国胜利而告终。
这也清晰地表明了,在战国时代,正面攻破函谷关是不现实的。蓝田之战和蕞之战,都是趁秦国不备,分别攻破武关和大河,从别的路径进入关中。
孙膑就是这种思路,他把主要兵力陈设在河东一带,而不在函谷关方向去浪费精力,战略方向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俱酒心中暗暗赞叹的原因——这家伙眼光太毒了!
不仅在座的没几个人知道魏国这么高级别的将领,居然是汉王布下的暗子。就连汉王本人,对孙膑也颇有忌惮!
这小子已经贵为魏国最高武职,如果他信念动摇,就留在魏侯手下发展,前途一样是一片光明的。不过,到了那时,汉国就有的头疼了!
儿良、聂政、端木伯御三人先后发言,他们仨对东出的方案出奇地一致,那就是进攻北赵——现在代地的赵范政权。
因为综合看来,代地的赵范政权是最弱的存在,且攻打代地,符合汉王提出的“金角、银边”战略思想。
也就是不与敌人争富庶地区,先夺周边地区,然后再慢慢地由四周包围中原。
俱酒对这三人刮目相看,他心中的战略目标正是北赵的赵范政权。
当年,刚刚出道的俱酒就与吕进有过一番论对,两人都试图攻取代地,以此地为根基,然后徐图发展。
但历史的走向往往不由人,命运的指挥棒将俱酒引到了南郑与巴蜀,并且开始了开挂崛起的行程。
其实后来俱酒复盘,当年自己规划的第一目标代地,周边赵、魏、燕势力太强,估计攻下来也守不住。
第二目标河南地,则因为少数民族众多,人口奇少,也不足以成为崛起基地。
进入南郑,既有其历史偶然性,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冥冥之中仿佛真有一只巨大的上帝之手,在左右着人间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