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邑和郪邑,是别元邦的家族的封地所在。封地之内的资源、田地、山林、物产,包括人口,全部都是别氏的奴隶。
别氏对十方和郪邑的统治,稍稍有别于其他贵族的索求无度,恣意妄为,相对而言较为温和。
同时加以迷信、权谋等各种手段的洗脑和控制,使这两地的奴隶对别氏的信服和依赖十分严重,可谓是百依百顺,俯首帖耳,从来没有任何反抗或怀疑的念头。
正因为如此,从两地征集的青壮奴隶组组成的“十方军”和“郪军”,战斗力十分强悍,战斗意志相当顽强,这也是别元邦能够在蜀国贵族林立中坐上国相一职的坚强后盾。
“十方军”和“郪军”赶到雒邑前线之时,正好是南郑军方对雒邑完成三面包围之时。
俱酒还是沿用“围城必阙”的兵家传统之道,放开了向南逃窜的路口,希望在唐炮一响之后,守军就会望风而逃,从而减少己方无效伤亡。
唐炮营的匠作们制作技艺越来越成熟了,除了高大的炮身之外,其他抛石索、弹袋、辘轳、大轴承、配重箱以及一众小部件等,都制作成了标准件,可以方便运输,随时组装。
雒城是夯土城墙,俱酒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种夯土城,在唐炮的巨大威力面前,全是渣渣!
四架唐炮“吱吱扭扭”地将抛射杆压下,将巨大的力道与能量全部储蓄起来。石弹装袋,抛索检查,万事俱备,就待俱酒一声令下,就可以攻城了。
南郑的军队非常乐观列队阵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四架大家伙上,大家抱着观看表演一般的心态,等待着不出所料的结果。
别元邦率领“十方军”和“郪军”,顺着俱酒并未设防的南部防线,悄悄摸了上来。
对于南郑军方的攻城大杀器,别元邦已经从逃回蜀都的降卒口中,知道了大概。
蜀国所有的城池,包括全石砌筑的郫都,恐怕都不是这种大杀器的对手。某种意义上说,城池在“唐炮”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唐炮的出现,使城池这种古老的防御体系,推动了生存的意义。
但人类战争发展史,从来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士吞”,随着一种进攻技术的成熟,必然会有一种防御技术的产生。攻防双方始终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这一平衡从来没有打破。
墨家的守城术就是基于这种原理,老墨子就是这方面的高人,他能够研究出对手进攻特点,针锋相对地形成防御手段。
别元邦作为蜀相,自然不是浪得虚名,无论文治武功,均有其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