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出使化干戈

夜幕如墨,浓稠得仿佛能将整个大都城吞噬。

议事大殿内,烛火在幽暗中摇曳闪烁,似随时会被黑暗扑灭,那昏黄的微光勉强勾勒出殿内凝重的轮廓。

林羽脚步匆匆,踏入这压抑的空间,他的身影被昏黄灯光拉长,重重地投射在冰冷的石板地上,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此刻,殿内大臣们早已被紧急召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神色忧虑,低声交谈。

见林羽进来,嘈杂声瞬间骤停,所有人的目光如利箭般,齐刷刷射向他手中那封象征着北方边境危局的紧急公文,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诸位,北方蒙古部落冲突不断,局势已然剑拔弩张,恐怕不久便会危及我朝边境。”

林羽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如重锤般砸在众人的心间,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大人呐,蒙古部落向来骁勇善战,内部关系更是盘根错节,可如何是好?”

一位年迈的大臣率先开口,声音微微颤抖,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皱纹此刻愈发深刻。他曾亲历战争的残酷,深知边境一旦战火燃起,百姓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依吾看,先派使者前去调解,尽量避免战事扩大。”

一位年轻文官站出,眼中满是对和平的期许,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话刚落音,保守派大臣王严“嚯”地跳了出来,脸涨得通红,大声反驳:

“哼,派使者?此分明是示弱!吾朝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就该直接出兵,让那些蛮夷见识见识吾大元之厉害!”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像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轰”的一下炸开了锅。

支持出兵的大臣们,一个个涨红了脸,如同被点燃的爆竹,情绪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地叫嚷着:

“对!就得出兵!只有武力才能让那些蒙古部落知道大元之厉害,彰显吾朝国威!畏畏缩缩,成何体统!”

那叫嚷声,仿佛要冲破大殿的屋顶,震得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而支持调解的大臣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心急如焚,赶忙苦口婆心地劝说:

“诸位大人,万万不可冲动啊!战争一旦爆发,那可是生灵涂炭,百姓受苦,国力也会大损。还是得三思而后行,以和平解决争端为上策啊!”

他们眉头紧皱,眼中满是忧虑,恨不得把战争的危害一股脑儿地倒出来,好让众人清醒清醒。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激烈的争吵声在空旷的大殿内来回碰撞、回荡,仿佛要将这庄严的大殿掀翻。

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文官和武将们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羽站在一旁,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他在大殿中缓缓踱步,那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众人的心头。

此刻,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

“这出兵与调解的抉择,实在是艰难无比,背后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出兵,确实能在短期内给蒙古部落一个下马威,让他们见识到大元的强大武力,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可一旦战争打响,那场面简直不堪设想!

战场上的残酷血腥,百姓的流离失所,人力、物力、财力如流水般的消耗,这还不算,后续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不可控的连锁反应,极有可能让整个国家陷入动荡不安的深渊,多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

而调解呢,看似温和,实则困难重重。

这需要派出一位能言善辩、机智果敢,且对蒙古部落的局势了如指掌的使者。但要是使者稍有不慎,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个举动,就可能激怒对方,不仅无法化解矛盾,反而会让使者命丧他乡,进一步激化冲突,把局势推向更加危险的万丈深渊。

思索良久,林羽终于停下了脚步,他缓缓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

嘈杂的大殿内渐渐恢复了平静,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屏气凝神,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林羽,等待着他做出那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林羽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坚定:

“诸位暂且安静。出兵一事,绝非儿戏,关乎大元生死存亡,不可贸然决定。如今局势,犹如走在悬崖边缘,一步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当务之急,是挑选一位合适使者前往蒙古部落。

一来,吾等要深入了解那边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来,尝试着调解彼等之间纷争,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毕竟,和平才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啊。”

林羽的声音,犹如洪钟般在大殿内回响,仿佛在这动荡的局势中为众人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这时,只听一声洪亮的“大人,末将愿往!”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将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大步流星地跨出。

此人正是苏烈,他身着厚重的铠甲,铠甲上的鳞片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腰间佩剑的剑柄精致而古朴,剑身隐隐散发着凛冽的杀气。他举手投足间,尽显英武豪迈之气。

小主,

苏烈抱拳行礼,声如洪钟般再次说道:

“大人,末将在边境驻守多年,与那些蒙古部落打过不少交道,对彼等之习俗、语言也算是略知一二。末将愿凭借此等经验,前往蒙古部落,或许能在调解中发挥些作用,为朝廷分忧解难!”

林羽看着苏烈那坚毅如钢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微微点头,郑重地应允:

“苏将军,此次任务艰巨无比,关系着大元和平与稳定,甚至可以说,整个大元未来都系于汝一身。汝此去,务必事事小心,谨慎行事。”

林羽的话语中,饱含着对苏烈的信任与深深的嘱托。

苏烈用力地点了点头,大声说道:

“大人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说罢,他一刻也不敢耽搁,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大殿,即刻返回军营。

回到军营后,苏烈迅速召集众将士,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个人,大声说道:

“兄弟们,此次重任,关乎大元存亡安危。吾择选汝等,实因信重尔等之能。此刻,吾等需即刻整装备马,奔赴北方边境,肩负一项至关重要之调解使命。

此去路途,险阻重重,荆棘密布,但吾等既为大元将士,保家卫国,乃吾等与生俱来、责无旁贷之使命!众兄弟,可有必胜之信心?”

“有!”众将士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那声音中充满了无畏与坚定。

苏烈精心挑选了几名最为精锐的随从,他们皆是身经百战、武艺高强之辈。

随后,众人迅速备好快马,带上充足的干粮和水袋。

破晓时分,天色还未完全亮起,凛冽的寒风如刀子一般,肆意地刮着。

苏烈一马当先,率领着随从们,迎着这刺骨的寒风,朝着北方边境疾驰而去。

一路上,寒风如刀割面,吹得众人脸颊生疼,仿佛要把脸皮撕开一般。

但苏烈心中只有那神圣的使命,他不断地催促着马匹,恨不得让马儿生出翅膀,快点到达目的地。

他们日夜兼程,饿了就啃一口干粮,渴了就喝一口冷水,片刻都不敢停歇。

那马蹄扬起的尘土,在他们身后久久不散,仿佛是他们匆忙前行的印记。

数日后,苏烈一行人抵达蒙古部落边界。

放眼望去,广袤草原上营帐林立,白色帐篷在寒风中摇曳,宛如一片白色海洋。

然而,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肃杀之气,却让人不寒而栗。

苏烈等人一路风尘仆仆,在表明来意后,终被带到部落首领巴图面前。

营帐内,气氛凝重。

巴图身材高大魁梧,满脸横肉,一双眼睛犹如鹰隼般锐利,正冷冷地打量着苏烈等人。

巴图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从喉咙深处挤出:

“汝等大元人,此番前来所为何事?莫不是想趁乱谋吾草原之地?”

言语间透露出警惕与怀疑。

苏烈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

“大汗误会了。吾大元皇帝陛下心系草原百姓,听闻贵部落间起了冲突,特命在下前来调解。草原与大元向来友好,若因冲突伤了和气,百姓受苦,实非双方所愿。”

巴图冷哼一声,满脸不屑:

“调解?说得轻巧。此次冲突,因草场划分不均而起,多年积怨,岂是汝能轻易化解?吾怎知汝不是大元派来之奸细,窥探吾部虚实?”

苏烈早有准备,从容地从怀中掏出一幅精心绘制的草原地图:

“大汗请看,此乃吾朝经过仔细勘察绘制之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各部落之传统草场范围以及可开垦新牧场。吾大元真心实意,愿助大汗及各部解决争端,重归和平。”

巴图眉头微皱,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扫过,脸色稍缓,但仍未完全信服:

“……哼!就凭一张地图,便想化解多年恩怨?汝莫要太小看吾草原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