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的土地,在战火的洗礼下,满是疮痍。曾经的繁华被战争的阴霾笼罩,民众们在苦难中挣扎求生。前期,太子苏哲通投降,梁国军队遭受重创,大片行省沦陷敌手,整个国家仿佛坠入了无尽的深渊。国都之中,弥漫着一股末日狂欢的诡异氛围,人们在绝望中试图寻找一丝慰藉,却又被深深的恐惧和无助所吞噬。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个多月前,孙骄和吴王的退兵,给梁国带来了一丝曙光,可楚国大军依旧如恶狼般死死咬住镇西城,让梁国上下不敢有丝毫松懈,民众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虽未熄灭,却也微弱得随时可能被扑灭。
直到那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 —— 苏东影和叶尘竟率领一万大军,跨越了千里大雪山和崇山峻岭,如神兵天降般突袭楚国王都,并且成功占领!起初,这消息就像天方夜谭,民众们根本不敢相信。但随着越来越多详实的细节被披露,官方塘报也证实了这一壮举,整个梁国瞬间沸腾了。
消息如春风吹过大地,从南到北,民众们奔走相告。曾经被亡国阴霾笼罩的脸上,如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街道上,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欢呼着、庆祝着。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大人们则兴奋地谈论着这场奇迹般的胜利。酒馆里,人们举杯相庆,往日的忧愁被一扫而空;集市上,商家们也纷纷挂出庆祝的横幅,热闹非凡。苏东影的名字,如同闪耀的星辰,在民众心中迅速升起,他成为了梁国的希望之光。
朝堂之上,局势也因这场胜利悄然发生着变化。那些位高权重的高官们,大多因自身利益与苏运马紧紧绑定,他们对苏东影的态度依旧冷淡,仿佛这场胜利与他们无关。然而,中低层官员和部分读书人却深受触动。他们看到了苏东影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表现,看到了他为梁国带来的转机。在他们眼中,苏东影的坚毅和担当,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王子。他们私下里纷纷议论,或许苏东影继承王位,能带领梁国走向新的未来。
就在苏东影和叶尘的捷报如春风般传遍梁国时,又一系列惊人的消息接踵而至。楚王暴毙,苏运马在战场上奋勇厮杀,不仅俘虏了楚国太子,还成功签订了停战协定。在镇西战场上,苏运马面对绝境,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谋略。当楚太子率领几千骑兵如汹涌的潮水般向他杀来时,他没有丝毫退缩,孤身一人冲向敌阵。他挥舞着大剑,每一剑都带着千钧之力,身旁的楚国骑兵纷纷倒下,那英勇的身姿如同战神下凡。
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虽然多次受伤,但依旧顽强抵抗。他巧妙地利用战场上的局势,抓住机会俘虏了楚国太子,成功挽救了镇西城和梁国的危局。这一系列的壮举,让苏卿宪看到战报后,心中热血沸腾。他看着那份记录着苏运马赫赫战功的战报,久久不能平静。
苏卿宪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纠结与挣扎。他的面前摆放着两份文件,一份是苏运马的战报,另一份则是关于苏东影在楚国王都的行动报告。他深知,选择谁作为梁国未来的君主,将决定梁国的命运走向。
苏运马的个人能力无疑是出色的,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若他继位,凭借他的手段,或许能在短期内稳定梁国的局势,继位之路似乎也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然而,苏卿宪也清楚地看到,苏运马与盛华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担心苏运马继位后,梁国会逐渐落入盛华帝国的掌控之中。而且,苏运马惯用政治手腕,虽然能解决一些眼前的问题,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梁国的隐患。
而苏东影,他在海阳城的坚守,以及此次突袭楚国王都的果敢行动,都展现出了他坚毅不拔的品质。苏卿宪相信,苏东影若能继位,一定能彻底解决梁国的内部隐患,让梁国走上真正的强盛之路。可他也担忧,苏东影的刚直可能会让他在未来面对盛华帝国的吞并时,成为出头鸟,使梁国陷入更大的危机。
在这艰难的抉择中,苏卿宪的内心不断地权衡着利弊。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时而停下凝视着窗外的景色,试图从那一片宁静中找到答案。最终,他还是更偏向于苏东影,他觉得梁国需要的是一位能真正为国家长远发展考虑的君主,而苏东影身上的那种担当和决心,让他看到了梁国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