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往昔,三十载前,宋金两国于雁门关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宋军惜败,拱手让出了黄河以北的广袤疆土。彼时,我辈武林中人,满腔义愤,誓要为国雪耻。既然朝堂之上难以抗衡,我们便依照江湖的法则,以武止戈。”洪七公此言一出,其双眸中罕见地闪过一丝凌厉之色,即便他平日里以闲云野鹤之姿示人,那份深藏的枭雄之气,依旧让人不敢小觑。
“经过一番周密筹划,我们得知有一支仅数百人的金国精锐部队,正护送着一位朝中重臣穿越雁门关。于是,我们决定在这支队伍必经之路上设伏,以一场突袭来宣泄心中的不甘。”洪七公并未言明同行者何人,但能与他并肩作战者,定非池中之物,皆是江湖中举足轻重的存在。如此众多高手联手,无疑是给予了对手极大的尊重与挑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战斗的过程虽惨烈,但我们终究还是取得了胜利。然而,那位金国大官,却以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让我们的队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更为遗憾的是,他并非孤身一人,身边还带着家眷,包括一名刚刚满月的婴儿。”洪七公的话语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懊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咬破手指,以血为墨,在地上留下了金国文字,那是我们无法解读的遗言。出于对他的敬意,我们拓印了那些文字,并寻得翻译,渴望理解他临终前的遗愿。”
“真相揭晓的那一刻,我们无不震惊。”洪七公的眼神中悔意更甚,他缓缓道出,“原来,那位金国大官并非寻常官员,而是肩负和谈使命的使节,他携家眷同行,意在表明不达目的誓不返国的决心。我们的冲动之举,竟无意间破坏了两国间可能达成的和平契机。”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寂静,众人皆面露惊愕,对过往的鲁莽行为深感惋惜。未曾预料,这场周密部署的行动,竟酿成了一场无妄之灾——误杀……此刻,质疑之声四起,直指那轻率情报的源头,究竟是谁?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疏漏与算计?!
“诸位心中所惑,我自然明了。”洪七公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却并未直接揭露那已随风而逝的姓名,仿佛是在守护一段不愿被揭开的过往,“逝者已矣,再提无益。”
言归正传,洪七公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沉重:“那个无辜卷入风波的婴儿,正是日后名震江湖的乔峰。”他轻轻叹息,继续说道,“面对那夜的悲剧,我们内部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斩草除根,以防后患;也有人坚持,错已铸成,不应再添新孽。最终,理性与慈悲占了上风,我们决定给予这孩子一线生机,将他托付给了少林寺山脚下的乔三魁夫妇,直至六岁,再由少林寺高僧接引入寺,授以武艺与佛法。”
“乔峰之父,本是武林中的佼佼者,我们既有此过,便有责任将他抚养成人,以慰英灵。”洪七公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坚定,“若他日真相大白,乔峰心生怨恨,欲寻仇而来,那也是他应有的权利。而我们,行事光明,问心无愧。江湖恩怨,自有江湖规矩。他若复仇,自会有中原武林中的正义之士,站出来维护公理。”
此言一出,陈池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洪七公这种敢于担当、恩怨分明的气度,实乃非常人所及。他深知,这样的抉择背后,隐藏着对生命深刻的尊重与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于是,一个新的疑问悄然升起:在这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中,乔峰,这位命运多舛的英雄,将如何抉择?他的未来,又将如何书写这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