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延迟消息

赝太子 荆柯守 1076 字 12天前

见岑如柏尚有些迷糊,苏子籍扳着手指说。

“第一就是朝廷本身收入有限。”

为什么无论是前朝,还是本朝,都没有什么赈灾的习惯?自然是因全国各地年年都有各种灾情,有些地方甚至时不时就会来一场,次次都赈灾,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银子?

“第二就是强干弱枝。”

岑如柏立刻懂了,各省各郡县,都得解银上交,地方上其实没有多少钱,偏在这种事情上,朝廷把责任扣在地方上,地方官府有钱就去赈,没钱就闭嘴、自认倒霉,想从朝廷求得银子,很难。

而能有银子赈灾的地方官府,又能有多少?同样不多!

就像顺安府,以往一旦出了水灾,灾后最先紧着做,其实是配合治水衙门去修一修水利,再出一笔银子,帮着农人补种庄稼,这两笔银子用出去,府库基本就光光了,哪里还有银子赈饥?

雇用人力,修筑设施,这更是大笔开销。

现在苏子籍用的“以工代赈”的办法,其实赈灾与雇佣,是可以结合,但是银子哪来呢?

没有银子,别的郡县想学都没有办法。

“第三就是灾能扩田。”

听到这里,岑如柏也不由沉默了,是,每到灾年,百姓只得变卖自己田地来渡过灾荒,而官绅地主就可以扩充一次。

岑如柏勉强笑了笑:“公子,朝廷早有定策,年年登记的百顷田就是明证。”

不要把朝廷当傻瓜,地方官府的一个责任,就是拆分巨额田地,凡是登记到百顷田的人家,二代必拆,不拆就衰。

事实上由于多子多孙,下一代不用拆分,就自然分了,很少能完整传递到一人手里去。

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不少人孜孜不倦扩田。

想到这些,岑如柏心中不但不懊恼,还庆幸自己当日选择,不是选择跟着公子做事,哪里有现在的惊喜?

能想到这点,公子就胜过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