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白驹”再现

好在华夏的代表通过努力,在会议上争取到了新造两艘拥有16英寸主炮的主力舰配额,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防军的担忧,尽管代价是要牺牲另外三艘在役的主力舰。

然而条约设下的种种限制,却让华夏无法采用早已完成的主力舰设计方案,新舰只得重起炉灶另行设计,因此影响了建造的进度。

华盛顿会议之后,得到新造主力舰机会的并不止华夏一家,其中英国的情况便与华夏相似,也可以建造两艘,即同型的“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

虽然面临的限制条件都是一样的,也都装有16英寸口径主炮和侧重防护性能,但“纳尔逊”级同国防军的新主力舰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

前者采取的,是低速重甲,并把三座三联装主炮塔全部布置在前甲板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后来还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后者则更注重均衡性,并出于战术上的考虑,对战舰的航速表现出了更高的重视。

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盖因华夏的主力舰在华盛顿会议中遭到大幅削减,剩余的战列巡洋舰只有四艘,其中两艘还将在新主力舰建成后被废弃,届时数量会被进一步降至仅剩两艘。

这使得十分注重主力舰编队航速的国防军,不得不对此进行更多的考虑,建造一型快速战列舰也就成为了最终的选择。

两艘新舰以“白驹”和“鹿鸣”作为名字,这些传统舰名的再度出现,也代表着海军的优良传承。

1923年3月“白驹II”号战列舰在雷州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四个月后“鹿鸣II”号于胶州海军造船厂开工。

身处和平时期,两舰的建造进度比较缓慢,直到1927年12月和1928年3月才相继完工,单舰造价则涨至3,160万华元。

“白驹II”级全长223.2米,宽31.3米,吃水9.5米,标准排水量35,000吨,已是齐着条约的最上限,满载排水量为42,000吨。

该级舰采用平甲板船型,高干舷,直线前倾型舰艏,纵列双烟囱的舱面布局,人员编制为1,7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