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海上竞争,国防军海军从1917年10月开始,陆续建造了四艘“西安”级二等巡洋舰。
四舰于1920年8月前全部建成,并在入役后接替了四艘“福州”级,至此海军对“东方战争”之前设计的旧式二等巡洋舰全部完成了替换。
“西安”级在设计上采用高干舷长艏楼的船型,三脚桅,前倾型舰艏——这种类型的舰艏已被国防军海军认可,并逐渐向各种舰型推广,成为常用设计。
舰体全长170.3米,宽15.9米,吃水5.3米,标准排水量7,320吨。
动力系统采用四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四轴四螺旋桨推进,十座高压重油专烧水管式锅炉,连接着纵列于舯部舱面的两座烟囱。
输出功率为90,000马力,设计航速33.5节,满载燃油时,以15节航速可续航5,500海里。
“西安”级在火力布置上,重回“沈阳”级的布炮模式,以艏艉沿中轴线背负式安放四座双联装炮塔的形式,装备了八门1916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
其他武器为两门1917年型40倍径100毫米高射炮,和四门1917年型50倍径57毫米炮。
鱼雷武器,为两舷各一座四联装1911年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在舰艉则装有一部吊放飞机用的吊车,舰上搭载一架水上飞机。
相比前面的“沈阳”级,体型大上许多的“西安”级在火力上似乎并未提高多少,然而其在防护上却得到了显着的加强。
“西安”级在这方面的设计颇有“后日德兰型”之风,在全面提升了防护水平的同时,更注重水平和水下的防护。
其侧舷主装甲带的最大装甲厚度为110毫米,水线以下则降至70毫米,还增设了装甲最大厚度为40毫米的前后装甲带。
水平防御方面,虽然只设有单层装甲甲板,并且不再采用穹甲式样,但这层位于中甲板位置的装甲最大厚度提高到了5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