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沙俄军队十分善于进行大规模的转移和重新集结,一旦其发现战局不利,便会进行主动退却,这让机动能力与之相当的国防军部队,很难在正面战场上觅到歼敌良机。
因此前面所说的第一种出路,在实际上是几乎无法得以实现的。
相反,若采用了第二条出路,虽然存在己方兵力被分散可能会在局部遭遇强敌的风险,但同样也可以迫使敌军用分散部署来作应对。
褚云升在做出抉择后,又根据敌军在不断向玛纳斯河一带集结重兵的侦察反馈,决定把交战双方都最为看重的乌鲁木齐至伊犁这一中轴线,作为吸引敌军主力的方向。
为此,他从6月中旬开始,便命令部队于迪化西北70多公里的呼图壁河一线,开始预构阵线,准备以之为依托牵制和消耗沙俄主力。
同时他对麾下各部的分工,也进行了重新的安排。
他要第三集团军属下的第四军、骑兵第二师、骑兵第三师和其他直属部队,共计91,000人,驻防在玛纳斯至呼图壁一线,担当从正面阻击和牵制沙俄军队主力的任务。
由钱仪中将指挥的第十军,被暂时留在迪化以北的地区,该部在第十五军赶到并接替后,便将全军开拔,担负起经古城北进科布多,乃至更远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任务。
而在6月中旬时已经抵达吐鲁番东路的第十五军,被要求尽快赶至迪化进行休整,然后将以集团军预备队的角色,成为呼图壁方向友军的后援。
与该军同来的独立第七十八师,受命改变行军路线,从吐鲁番南下,途经喀喇沙尔(焉耆)和库尔勒等地,转去增援卡克里克方向的友军。
已经驻于卡克里克的第十八师、第二十师和骑兵第七师,则应向西南进发,沿着大沙漠南缘与昆仑山之间的古道,进往和阗以及更西边的地域。
毫无疑问褚云升作如此部署,是要把沙俄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疆中部,同时分兵攻略北部和乌里雅苏台等地,以及南疆地区。
如此一来,西线战场上最属“热战”的地方,就出现在了中路,并且随着沙俄军队率先发动攻势,掀起了一场“玛纳斯?呼图壁之战”。
当第四军等部按计划主动撤往呼图壁河防线后,沙俄军队也尾随跟进,随即再度发起了新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