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礼法之争

毒心圣医 我是添狗 2350 字 19天前

“想不到同学们,对礼法研究很深呀。”

就在张思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巴东诚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袍,头戴夫子帽,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讲台。

“在上课之前,我先就礼法二字作以解释。”

巴东诚并没有急着坐下,而是指了指黑板上的礼法二字,缓缓讲道:“我让人写的礼,是指文圣先师周公所说的礼仪,礼德。而法字则是国家法度,朝庭律法。所以,等会讲课时,同学们应连同周说,法家这两本书一起观看。否则,等会,我讲什么,就有些云里雾里了。”

这时,礼部尚书孔方的孙子孔游站了起来,一边拱手,一边大声问道:“夫子,那我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可以,不过,等在我讲完课后。”

巴东诚笑了笑,“因为是第一课,内容并不多。所以,等会让你站起来陈述时,可别怯懦喔。”

听着巴东诚这么说,同学们瞬间安静了下来。都想听一听,从巴东诚的嘴里,能把礼字讲出什么花来。

接下来,巴东诚先是从礼的发源讲起。

他说,礼,源自古人祭祀。通过制定祭祀的一系列流程,以及人们在生活遇到的各种事宜,从而产生吉,凶,军,宾,嘉五种仪制。后来人们又在这个基础上演化出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九种礼事,各种礼事又各有具体的仪项和繁缛的仪节,也就我们今天所要遵循的礼仪。

而为什么会有产生礼。

他又说道,礼之所会产生,是因为人们通过制定规则,来维持人间的秩序。他解说到,在古代,人们战乱无常。因为物质匮乏,几个部落之间,常常会为争一只鸡,一张椅子,而发生战争。后来,强大的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圣人们发现,如果不对一些行为,加以制止,那么长此以往,人间就会因战乱,而失去赖以生存的空间,于是选择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老,病,死,制定流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礼的初衷,以及由来。

通过行为约束,让君主、大臣,和普通人民的行为全部规导到一个秩序中来运作,这是圣人口中的天人合一,也是礼德的由来。

因为,光有行为约束,而没有思想上的高度,同样无法让人们做到天人合一。

不过,礼德的演化,相对礼仪,就复杂得多。从古到今,经历了几千年,最终才形成,君子这个词。而君子六德,礼,义,仁,厚,智,信,就是礼德的最高标准。

至于法,则是国家不断强大下,出于民治的要求而产生的。

在一个庞大的国家中,只是从口头要求所有人都依礼而行,依德而事,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慢慢地就产生了法。

说白了,法,是为强化礼与德而产生的。

巴东诚为了阐述他的观点,不断地引经入典。什么名人警句,张嘴就来。有时,甚至还将半篇名文一口气背了出来。

随着不断地有好词妙句,从他嘴巴说出,听得同学们,津津有味,精彩之处,更是纷纷拍手叫好。

看着同学们都沉醉在巴东诚的讲解中,原来还暗暗着急的张思成这才发现,巴东诚是一个学识大家。他自己更是对巴东诚独特逻辑,以及敏捷的思维,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巴东诚结束了他的讲课。

喝了一口水,他望着余意未尽的同学们说道:“下面是自由辩论时间,同学们可以站起来尽情发表对礼法二字的看法。”

此话一出,整个学堂几乎爆裂开来,所有人都站起来举手,连一向怯懦的女同学都兴致昴扬地使劲朝着讲台上的巴东诚不断挥手,想争第一个发言。

这可把巴东诚乐得开花。

在人群中扫了一眼,最后选了令他印象深刻的孙游。本来,他也想选择张思成,出人意料的是,张思成坐在角落里,兴致不高。看到他的眼神,竟把头给别了过去。想着张思成的身份,巴东诚只好指着孔游,说道:“孔游同学,有请第一个发言。”

早就迫不及待的孔游顿时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般,手舞足蹈了一阵,才渐渐让情绪恢复正常。先是优雅地朝着每一方走廊,行了一礼,接着声如洪钟地说道:“各位同学,我叫孔游。在我看来,礼就是礼,法就是法,二者完全两个层面的东西。礼,更倾向于思想境界,是自我约束,是种迈向圣人的修行。而法,相对就很被动。因为,只有你犯了错,法才会出现。不像礼,只要有越界的意思,就可以自我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