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当年援朝抗倭战争

谋明1630 清波凡人 1147 字 26天前

他是大明朝原辽东左都督,总兵官,正一品衔,大名鼎鼎的宁远伯李成梁之嫡长子。

他还是万历皇帝朱诩钧最为信任的心腹爱将,也是大明朝北军中最年轻的灵魂人物之一。

李如松所率的七万余明军,由陆军与水军组成,主要有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等四镇的戍边军士中抽调。

当时,隶属于蓟城镇的南军(戚家军)四千余官兵征召在列。

这支南军的绝大部分兵士,都是江浙募兵,是当年戚继光调任蓟州总兵时,从浙江带入北疆,故而有人称之为‘戚家军’。

但它绝非戚继光之私兵。

戚继光被贬之后十年间,率领这支南军的主将,是蓟州镇参将吴惟忠。

而副将,也是戚继光义子,曾经他的亲卫队头,现任蓟州镇游击将军的关尚志。

援朝抗倭战争,山西镇戍守雁门关的游击将军杨再善也在征调之列。

名将之后的李如松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在作战布局调整兵力诸方面,指挥有度。

南军是戚继光离开北疆蓟州之后,留下来的唯一一支以火器为主的特别部队。

当时南军拥有全部火器装备,战斗力十分强悍。

李如松当时征调南军,也是想主要依靠戚家军火炮攻城,以他的李家军-辽东铁骑,以及其他北军骑兵临投掩杀的反攻策略。

大明援朝军队不负众望,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成功击溃了装备精良的倭寇,帮助朝鲜李氏政权重新收复了许多失地。

不久,明军开赴朝鲜国的都城平壤。

战斗打响之后,南军和山西军杨再善部,主要攻打平壤城屏障-牡丹峰。

倭寇向来重视火器,火绳枪和火炮力量都很强,明军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这时,南军主将,时年五十八岁的吴惟忠,胸部中弹负了重伤,南军转由副将关尚志指挥。

关尚志与杨再善再度搭档,充分运用步炮与骑兵的有效配合,最终大破倭寇的牡丹峰守军,丰臣秀吉麾下大将小西行长所部。

然后,利用牡丹峰上架炮,居高临下炮击平壤城东门和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