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又一次李光弼作战失利,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导致郭子仪也失利,但郭子仪主动把责任全扛在了自己身上,没有责怪李光弼。
自此,李光弼更是心服口服的积极的配合着郭子仪作战。
还有,李光弼凭借着一个又一个的战功,让追随他的属下各个服气,但是到了吐蕃入侵长安的时候,李光弼正遭到宦官们的谗言,他因此不敢带兵入朝救驾,担心有人要趁机谋害他,由此,他属下的那些将领也开始逐渐对李光弼不服气了。
而郭子仪在面对这些类似的事情时候,总是以大局为重,个人安危为轻。
在他抵抗吐蕃的时候,鱼朝恩派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所有人都担心郭子仪会举兵反叛,但郭子仪还是大方入朝。唐代宗将这件事告诉了他,郭子仪含泪说:他常年带兵在外,不能阻止士兵毁坏百姓的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怪不了别人。
要说郭子仪真的不生气吗?那肯定不是,但是郭子仪知道,鱼朝恩是唐代宗的宠臣,现在的唐朝,安史之乱虽然没了,但是内忧外患,实在经不起内耗。
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告诉郭子仪,鱼朝恩想要害他。
郭子仪的属下也担心,纷纷要求跟着一起去。
郭子仪却是只带了十几个家仆过去,鱼朝恩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只带这点人。
郭子仪据实已告,把这个大祸害都给感动了。
另外,郭子仪待人真诚,总是以礼相待,御史中丞卢杞因为长得丑,时常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但郭子仪对他十分客气,卢杞来郭子仪家里,郭子仪便不让妻妾出来,换做往常会客,他是不避这些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妻妾嘲笑卢杞的相貌。
所以后来卢杞发达了,陷害过很多人,但就是没陷害过郭子仪。
正是由于他这样的处事风格,使得朝廷内外,无论忠奸,哪怕是曾经想整他的奸臣,都对郭子仪十分的佩服。
这也包括那些在外大权在握的节度使们,自安史之乱后,许多节度使名义上是属于朝廷,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搭理朝廷。
听封就可以,听调就不行,收税也不好收,特别是诏安后的安史叛军的将领,但是郭子仪出马就没问题,所有人都很敬重他。
西北的少数民族国家或者部落也是一样十分尊重郭子仪,特别是回纥。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李光弼不好,李光弼对大唐也十分的忠心,而且很能打,只不过是处事能力上不及郭子仪。
公元764年8月15日,李光弼在徐州去世,享年57岁。
虽然他是正常因病去世的,且死后受到了高规格葬礼。但是我想,他在去世之前是遗憾的,因为他为的大堂出生入死,在最后换来的却是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