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河北大地刚刚光复,需要重新肃立官僚体系。而金兵南侵的时候,那一波官员要么逃要么死基本上没几个了,所以很缺官员。
这无疑是对于所有官员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照着河北这么个状况,真要做出点实际的政绩出来,日后仕途是遮都遮不住的。
比如东京城中枢内部的官僚也是缺的,甚至于六部尚书至今只有一个户部尚书陈公辅。
他本是国子监祭酒,被御史中丞陈东、侍御史欧阳澈乃至于都省首相张叔夜联名推举上来的。
其他的五个位子真的都空着呢,因为也实在是没什么官员名望、资历都能压得住人心,还没跑,乃至于一心主战的。
主和的想做官?这是还没睡醒?
而赵佶赵桓在位的时候,朝堂上那一帮人的素质实在是没法说。所以想要到尚书之位,真得要做出一番功绩才行。
河北新收,东南未平,川蜀与关西一片混沌。想要做政绩,有的是机会,就看你敢不敢去,能不能去了。
另外就是关于商业复兴政策,大宋朝有着极为完善的商税制度。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就制定了,后来又经过几次改革,在国家太平的那些年,朝廷的商税收入甚至于是超过农业赋税的!
河北本来就是商业重地,现在重新光复,有必要制定一些振兴商业的计划与改革,同时适当的对于茶、盐、丝等大宗商品交易政策进行放宽。
也得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总之是遵循着鼓励商贸、降低商人负担,尽快疏通各个地方的商道及贸易的方向来改的。
甚至于也鼓励和北国那边做生意,毕竟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嘛。在商贸这方面,北国跟大宋比差了好几个档次。
仁宗时期民间就有人笑言,大宋陪给大辽的那么点儿岁币,只要做几次生意就能赚回来。
当然,那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如今的朝廷中枢对于北国的政策就是强硬的,甚至于还提出了贸易战的概念。
真要在经济方面拼,金国绝对不是对手,这方面是可以去做的,甚至于可以由朝廷牵头来做!
另外就是一些特别的政策,比如禁止人口买卖。
大宋朝的人口买卖是合法的,甚至于士大夫之间互相买卖小妾被认为是一种文雅的事情。
而人口买卖这种事情又非常容易催生各种各样的帮派势力和黑道势力,而且与一些官员进行勾结,弄的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