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隋朝一个人,一年平均大概需要的盐,差不多是三十二斤!
为什么能吃这么多盐?
首先,是这时候的盐,不是后世的精盐,是杂质甚多的粗盐。
其次,这些盐,主要用于腌渍保存蔬菜、肉类。
酱菜,是隋朝除谷粮之外,最重要的一种主食之外的主配菜!
民间和军队,食必有酱!
酱菜!
而用盐花的钱,物价最正常的时候,也就是一年720文左右,平均到一个月就是60文。
这时期,大隋的物价什么情况呢?
大业五年,一石粟米的价格200 文,一匹绢绸的价格是300文,一端麻布的价格是200文。
去年,也就是十二年的时候,一石粟米的价格600 文,一匹绢绸的价格是800 文,一端麻布的价格是550 文。
那么,大隋现在一个人一个月两斤多盐,60文钱,一年大致720文,贵不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点贵!
特别是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
这个贵,要参照此时期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大隋的老百姓,这时候人均年国民收入是多少?
这个,阿布还真知道,搜影早就给自己一个详细的准确数字。
大业七年的时候,大隋民部的统计数字是8300 文,也就是 8.3 吊或 8.3 贯。
去年也就是十二年的时候,民部统计的数字严重索水。
老百姓人均收入,大约是每人每年5000文,也就是5吊或5贯左右。
一个人花费在食盐上面的钱,是其收入的约 1.4 成!
肯定贵了!
隋朝一斤盐最便宜的时候,也是时间保持最长的时候,是一斗60 文,也就是一斤6文。
一年用于食盐的支出,一年大致是192 文,占其总收入比例百分之二。
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但即使如此,如果采用隋通盐业的技术,其成本仅是目前煮盐成本的二十分之一。
都有那些技术?
首先,是河东盐湖盐农发明的五步产盐法(垦畦浇晒法)。
即,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步。
这种产盐法,最关键、最难的是集卤蒸发,即生产足够浓度的盐水。
粟末地充分利用了玻璃工业的发达,可以为集卤蒸发环节,加盖透明的玻璃温室。
充分利用玻璃倾斜表面冷凝水引走,提高温度,防止自然降水,从而快速形成高浓度卤水。
此法,成本最低,但效率相对另外两种技术,并不高。
不过,华夏的湖盐资源,分布最广,储量也最为丰富,是世界第一。
所以,此种技术产盐,最为稳定。
其次,是岩盐,直接整块使用或加工。
盐板,盐块,粗盐,细盐……
阿布一想到盐板烤鱼、烤牛肉,口水就哗哗地流!
那可是,真正顶级的享受!
这玩意,主要在地下,但几乎都由纯盐组成,挖出来就可食用。
粟末地的搜影,已经在南宁地区、淮南江表地区、江汉沅湘地区、河西地区、康藏地区,发现了诸多岩盐矿。
而位于河西西海郡的柴达木盆地的岩盐矿,是世界当之无愧的老大!
珍珠盐!
这里的成本,就是挖掘和运输成本,简单粗暴!
第三,便是粟末地工业化化工工艺加工技术。
哪儿来的工业化化工加工工艺技术?
还记得东突厥境内,那个没人要的查干布尔湖吗?
对,就是那个人人嫌弃、一毛不长、牲畜远避的碱湖!
天然苏打,纯碱,无水碳酸钠。
做为粟末地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在那里建造出了一个纯碱加工工厂。
整套设备,采用的是粟末地科学家自己创造发明的半自动化化工提炼加工工艺。
这套工艺设备,同样对于卤水析盐有效,而且是超级高效!
不仅可以省去普通盐场的结晶工序,而且还能省去制碱厂的化盐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样,海水卤水、盐湖卤水、地下天然卤水,都可以在这套工艺设备里变废为宝!
进去的是绿乎乎、黑乎乎的卤水,出来的是白花花细密密的精盐!
美!
成本,在规模化之后,比晒盐还便宜!
这三样,就是阿布坚持开设隋通盐业的强大基础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