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马政

且隋 玄武季 2490 字 29天前

但,这东西似乎还并不为大部分将官,所重视!

所以,汉时的战马,在没有马镫和铁马掌的加持下,耗损率非常巨大!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大军出塞。

按照边塞官吏公布的数据,出塞战马共 14万匹,而入塞只剩下不足 3万匹。

战争的消耗,很容易让一个王国陷入财政危机。

缺钱,缺粮,确人,缺马,缺一切!

西汉后期,马政颓废,苑马规模急剧下降。

昭帝、元帝,接连下诏令省苑马,以振民生。

雪上加霜的是,河西之地的马场,连续遭到活跃在此地的华夏羌人的打击、抢掠、破坏!

河西三十六所牧师诸菀,再也难回当年风光。

魏晋时期,华夏是一个全面纷乱割裂的时代。

北方华夏游牧民族,陆续迁入以华夏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

他们的到来,自然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一次巨大搏杀,也是华夏各民族的一次大融合!

显然,更具战斗属性的游牧文化,占据了上风。

他们不仅霸占了汉人的女子,还将一块块农耕区变成了他们的大牧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原的马政,也终于因为突破了耕地的限制,再次繁荣。

北魏初年,采取了按户征取马匹的办法。

每二十户,出军马一匹,大牛一头,以充课赋。

六镇百姓,有羊满一百只者,调用其军马一匹。

在这种马政制度下,北魏的军事实力,快速走向强盛。

柔然、夏、南凉、北凉等割据政权,都成为了北魏的手下败将。

那些水草肥美的养马之地,悉为己有。

北魏的牧场,巅峰时期,拥有马匹多达两百余万。

隋朝统一中原之后,帝国马政除了沿袭前朝,还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此时的牧监制度,就是设置陇右牧。

在这个机构中,有总监、副监、丞等职。

在全国各地适宜养马的地方,设置了许多地方牧监分领其政,下有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

每牧,置仪同及尉、大都督、帅都督等职位。

隋朝的马业,其马匹来源有两条。

一条,是从国外大规模引进;另一条,也是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国内繁衍豢养。

陇右地区,也就是阿布前世的甘肃、青海一带,从春秋战国时起就是华夏最主要的产马区。

隋朝依然如此,并因地而专设陇右牧,做为帝国将最重要的养马区。

这里,集中了天下专业、最多的专职牧马、人才,也将帝国最好的马种放在这里繁殖。

陇右牧,能养多少匹马?

那要看看,大隋帝国大军对马匹的需要情况。

大隋帝国十二卫二十四军,每军骑兵共四十队。

每队百人,每军4000骑兵。

按照最基本一骑双马配置,每军至少需要战马8000匹计算。

24军,就是最基本战马数为 19.2万匹。

此外,还得考虑备用马、驮马、挽马等的需要。

不说备用马和挽马,只说驮马的数量。

隋时驮马的匹配,是按照一伙十人配备最少六驮马来执行的。

大隋一个标准的军,在 2.5 万至 3 万之间。

其中,骑兵四个团四十队,步兵包括杂役和仆从兵,共约 2.1 万至 2.6 万之间。

如此数量计算,一个军的驮马,就需要 1.8 万到 3.5 万匹。

二十四军,是多少?

保守估计,在45 万到90万匹之间。

夸张吗?

一点都不夸张!

按照阿布前世唐远征高句丽时的确切数据,10万兵出征,战马2万匹,驮马8万匹,挽马1.2万匹。

共计,11.2万匹!

为什么需要这么恐怖的马匹数量?

后勤!

人吃马嚼,全都得靠马和车,并且因为机动性和便利性的要求,此时代的载具更多单独依靠马、驴、骡、牛。

大隋前后能大杀四方,靠的就是高效的马政,以及充沛的战马蓄栏量!

即使如此,二征高句丽时,军士还要将大量的过载粮秣埋在土里!

广皇帝,可没有短缺了驮马的匹配啊,他不小气!

可,军士们还是觉得,扛不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