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结果,就说过程;没过程;就说细节和原理;什么啥也不知道,就说……
这,是臣子向皇上汇报的惯用手段。
广皇帝的目光,很让人陌生。
森然,冷漠,严厉,恐惧,失望,消沉,绝望……
像个老翁,形削立骨,布满死气!
以前的广皇帝,自信,热情,大气,神采飞扬,俾睨四顾……
让人如沐春风,信心百倍!
消瘦的广皇帝,虚弱的广皇帝,冷漠的广皇帝,更让人心生敬畏。
“逃脱!”
“不知所踪!”
“又或为酋首!”
“呵呵……众位爱卿,小小一个蒲山公失势的小儿,就让我大隋堂堂郡县令尉、内候官,鸡飞狗跳、手足无措!”
“最后,还能让其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匪窝,做大!”
“啪!”
广皇帝一拍旁边的扶手。
“是何道理?”
广皇帝的声音,忽然升高了八度。
尖厉、突兀、愤怒,一下子就穿透了偏殿的整个空间。
正在低头闭目养神的杨子灿悚然一惊,顿时清醒了不少。
其他人,赫然动容。
“张须陀、周法尚那边如何了?”
广皇帝将严厉的目光,投向了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以及左仆射苏威,还有一旁的兵部左侍郎杨子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所以问宇文述和苏威,因为这两人一武一文,是大隋重臣中的最关键人物。
宇文述,大隋军事大臣之第一人,负有军略全盘之责。
苏威,大隋政事大臣之第一人,虽尚书省之左仆射,但行的是尚书令之权,负有军政两道总盘之责。
而杨子灿,则是赶上了。
兵部尚书杨义臣,没能参加这个小会。
而他和萧瑀二人,之所以在此,全都是借了宗室大臣的光。
算是,打酱油的!
按照小朝的规置,他们俩权是给广皇帝壮声色的幌子。
但是,作为新任的兵部左侍郎,全国各类军事方面的文书、动静,都得经过他和尚书杨义臣的手。
所以,若要问全国兵事的具体详细情况,可能还真比宇文述和苏威等政事堂的大员,要知道得更加详细和清楚一些。
此外,关于当年的那个剿匪平乱策,还是杨子灿力主鼓捣出来的呢!
现在,能形成江南、山东、河南的三大剿匪格局,基本上就是那个剿匪平乱策的成果。
也因此,让当初陡然乱起来的大隋形势,很快稳定和清晰起来。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看似迅猛的造反浪潮迟早会退去。
大隋海晏河清的局面,指日可待。
但他,也不能抢“五贵”的风头,去抢先回答皇帝的这个问题。
如果那样做了,不仅是不懂规矩,而且算是公然挑衅权威!
兵部,是个屁!
兵部左侍郎,算个什么东西?
杨子灿让大家真正在乎的身份,就是卫王爵和骁果卫大将军职!
坦率说,大隋的兵部,相比其他吏、民、礼、刑、工五部,算是一个最没存在感的部。
这,是大隋的兵事结构、以及行政权力的上层设计决定的。
大隋的兵,亦兵亦农;大隋的郡官,亦武亦文;大隋的将军,军政混兼。
最主要的,是大隋的军队管理,在战时和平时完全是两套制度和班子。
和平时期,来自全国各地府兵组成的军队是皇帝御卫,入城内、城外大营行番。
大营中,自有相关的军官和机构,对其进行训练、调动和管理。
至于地方上的府兵,则由当地的郡守、刺史等,直接管辖。
战争时期,皇帝将亲自主持对所有府兵的调配。
根据其所属,重新认命具体的统军大将和僚属、军将。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各个大将军、将军才有具体的领军之权。
所以,兵部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帝国军队管理机构,而更像是个军事性幕僚、秘书等的综合附属机构。
它既无直接调动军府的权力,也没有直接任命中高级军将的权力。
有的,只是军械、粮草、军籍、考核、下级军官任免(还得重点听从个各方大佬,比如广皇帝、各卫府大将军的)、职方、考功、计划、文书等工作。
这一点上说,它就是个过水衙门!
对了,也不能说没一点兵事话语权!
自从骁果卫被杨子灿正式编练成军,兵部终于有了对一支军事力量较为完整的管理和支持权力。
为何?
这得从骁果卫的军人来源、装备支持、后勤保障、粮饷供给等方面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