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人上去下来,换了好三轮,终于轮到最后一个人走上台。
司仪给他作了简单的介绍,台下的听众比起之前更显冷淡。
有些人是因为长时间听着深涩的内容,不少人已经出现疲态,还有些人是因为对这个研究方向没有兴趣,研究不对口等等。
江以宁凝神听着。
审核资料上只有研究的大纲内容,很难看出什么,或许正文的内容会有什么。
台上的人心理素质很高,即便目及之处,看到的是兴趣缺缺的表情,也没有因此敷衍过去,不徐不疾,有条有理,数据清晰。
渐渐的,台下的人开始将他说的听了进去。
甚至还发现,他的研究相当有趣。
他发表的研究,并不全是与物理相关,更多的偏向生物,利用物理手段从生物内引出固有信号,转换、翻译信号并加以利用。
如果研究成功,未来医学将会往前迈进一大步,甚至连身体残缺的人,都可以恢复成正常人。
最后半小时,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在凝神听着,并跟着他的话,深入思考。
发表刚结束,便有人开始进行提问。
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对这研究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b区中有人忽然问道:
“这个研究课题非常大,而且完成度非常高,基本框架已经写了出来……但是,我想问,课题里许多问题不是一个人能独自解决的,峰会给出流程表上,只写了你的名字,这些真的是你独自研究的?”
台上的人笑了笑。
“这个研究的确不是一个人在进行,而是两个人,花了二十年,一前一后才将研究推到目前这个程度。”
二十年!
话音落下,台下一片哗然。
花费二十年推进一个研究项目,很少,但也不是没有。
这种情况还不值得太惊讶。
大家震惊的是,这个研究放在今天也还算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但要是放在二十年前,那就非常超前。
如果在研究初时就组成一个团队,是不是就可以更早完成框架,加快研究进程?
有人问:
“你是后来接手这个研究的人?”
台上的人停顿了一秒,才点头。
“是我。”
他这一停顿就让人觉得微妙起来。
当下就有人追问研究创始人。
台上的人偏头想了想,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