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
李世民想要超过隋炀帝杨广就必须把高句丽给拿下来,这才能建立不世之功。
二则。
李世民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个软弱之辈,若是要留下高句丽这等要害之地,他儿子绝对搞不定,那就是给大唐埋下了后患。
再者高句丽是北方蛮夷!
蛮夷之地总有其自己的劣根性,谁把他打怕了他就认主于谁,大唐未能和高句丽作战,故所以高句丽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觉得大唐也就那样!
高句丽也是心高气傲生死难料,放眼整个大唐位面没有一个附近的各大附庸国敢看不起大唐,再放一句狠话,就给你一枪一棍,打得你满地找牙,四处找娘!
原来高句丽是从根上骨子里就带着这种骄傲自大,怪不得在后世,那真是狗尾巴舔嫩草装到家了。
要真是不把高句丽给拿下,李世民这贞观盛世,大唐可汗就永远有个缺角,后世历史评说李世民的功绩,那真是要大打折扣。
李世民亲自带兵扫平高句丽,这是为大唐奠定了万世基础。
这种想法在李世民的心里已经留存许久,但是大唐初年年贞观刚刚有了一番盛世之举,此次贸然出征,必定劳民伤财,所以才无限制的往后推。
到后面魏征死了之后,压在李世民头顶上的那一块石板彻底消除,李世民征战高句丽的心也日渐膨胀,才有了后来高句丽之战。
而这一战,变成了李世民在晚年时最为懊悔的一件事情。
战争上李世民的确是胜了,打得高句丽一辈子称臣,确实是把他给打怕了,但是胜得并不彻底。
战无不胜的大唐在高句丽吃了不少的亏,但是最终结果依旧是战胜了高句丽。但对于大唐来讲这场战并不是那么好。
收获远远小于本次在高句丽之战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后期李世民到了晚年的时候,回顾自己一生,觉得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情就是征战高句丽。
但是现在不同往日。
留下高句丽就是给大唐埋下祸根,而此时李世民已经获得了几百年的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