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视线,都凝聚在书页,或者是书页上的字迹上。
连黄老板都很快拿出了放大镜。
他上次显然还没看过瘾。
这个过程……颇为漫长。
不管是戴华志还是胡总,每个人都对纳兰性德的手书看得极为仔细。
哪怕是那幅仇英“真迹”,他们也没有看得这么认真。
毕竟,纳兰性德真迹,流传下来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除去那仅有的两件,连仿品,都很少有现世。
“看得差不多了吧?”
直过去将近二十分钟,戴华志他们都互换过几次手里的书页,李华海笑着开口道:“下面,咱们是不是开始进行评价了?”
几人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看着李华海将书页又收回到铁皮盒子里。
胡总道:“还是从我的先来吧,哪位分析分析?”
几人却都看向李华海。
在在座这个小圈子里,李华海无疑是最有权威的。当然,这种权威只限于鉴定方面,论财力的话,李华海可能要垫底。
李华海也当仁不让,道:“寿山石自是不假,不过……看雕工,应该并非出自吴昌硕之手。吴昌硕重石鼓,胡总你的这方寿山石印,不论边款还是底印,雕刻手法和意境,相去甚远啊……”
都是圈内朋友,他也就没有说什么看不准之类的客套话,直接一锤定音。
说完,便看向黄老板他们。
几人都是点头。
胡总虽有些失望,但好像这种结果也在她意料之中,并没有露出生气之色,只笑道:“那年份……”
李华海道:“年份民国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也是老物件了,开门老。估计是当时谁仿的吴昌硕,至于代工,倒也不大可能。吴昌硕的十三个徒弟里边除了沙孟海,其他人的风格都和他一脉相承,他去找别人代工,似乎也不大可能。”
胡总微笑,“那总算不是完全打眼。”
戴华志在旁笑着道:“胡总你现在在玉石类收藏圈里面都算得上是大家了,断代自然是轻而易举。只是这玉石界雕刻名家不少,要熟悉他们每个人每个时代的风格,还真不容易啊!”
这话算是给了胡总一个台阶。
胡总笑得更是自然,风情更是浓郁。
“那我来说说戴总的光绪民窑彩瓷碗?”
黄老板岔开话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