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顺似乎不好意思,老老实实地说道:"不瞒各位大爷,黑桑葚是甜的,我准备给老娘吃了充饥。那红桑果还不够成熟,尚有点儿酸涩,是给我自己吃的。所以各位大爷如果要吃,便请把红桑葚果拿走吧!这样我不食,老娘却能得个饱。"
"哦!真的么。你所说的,可是实话!?"其中一个赤眉匪皱着眉头问他,又是问道:“甜桑果真是给你老娘的!?酸涩的红桑果真是留给你自己吃的!?你确定!"
蔡顺老老实实的点头回答道:"是的大爷,我心疼自家老娘,既是她唯一的儿子和亲人,不待老娘好,便对不起老娘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恩情。大爷,我所说一切,都是实话,乞求大爷们饶过我吧!放我归去。"
那个看似首领的赤眉贼匪,闻言大为惊讶地道:”啊哈!在如此动乱之时,竟能遇上你这样的孝顺孩子,可真是难得得很呀!坦白地说,俺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好极了!今天总算是见到了一个乱世孝子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孝子贤人!这世道人心险恶,却也不是人人丧德呀!"
这帮赤眉贼匪,不但没有抢走蔡顺的桑果,反而把蔡顺拉到他们的大车旁,为首的那个,指着车上的一袋白米和一条火腿,对他说道:“年轻人!这是俺们送给你的一点点礼物,你且拿回去与你老娘慢慢吃吧!你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比俺们任何人都有资格吃这些东西。”赤眉匪众们一个个点头称是,皆是对蔡顺无比的敬重有加起来。
尔后,为首的那赤眉匪,又对蔡顺说道:“来,上车,俺们送你回家去!也看看教你为人的老娘。"
蔡顺此时已然是惊喜交加,不敢相信,他们就是乡间流传杀人不眨眼的赤眉匪徒。他连连道谢,然后坐后上了大车。
一路上,赤眉贼匪们一个个好奇地询问蔡顺,问他对于在这乱世做孝子的看法。蔡顺此时已然心情平静下来,知道他们非是一般打家劫舍的豪强土匪,而是一群有情有义的绿林好男儿,断不会无故要他性命的。
蔡顺便与他们聊起了母亲的养育之恩,自觉亲养恩德,有如同黄天厚土于众生般,自己这般的行为,不过是本应当为的人子之情,无非是在尽些绵薄之力,回报亲养之恩而矣!不值得众人夸奖。
到了他家门口,蔡顺的母亲听闻有人送自己的儿子归来,且还是现今闹得极凶的赤眉匪,赶忙出门迎接。
她虽是个乡间贫苦的老妇,却不失人母尊严,对赤眉贼匪们送子归家,很是欣慰,便是弯腰行答谢之礼,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赤眉贼匪们一个个心中皆是触动“如此知情达礼的娘亲,教养出来的,自然是个孝贤之人”。
那个首领说道:“大娘,您教出了一个好儿子,在这乱世之中,他不顾生死,也要保全您老有食果腹,真是孝行如星闪耀一般,值得俺们一同学呀!”
此后,这件事情,便是于乡间传扬开来。不久之后,周围村庄里,原本对赤眉贼匪充满了恐惧的乡邻,却是发现,他们也有善良一面,也是人家的孝子贤孙,好儿男。
而接触蔡顺娘儿俩的赤眉贼匪,受到蔡顺母子的影响,但凡行事便收敛了凶戾乖张之气。此一风气渐渐在赤眉军中传展开来,赤眉军自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而蔡顺,依旧孝顺着自己的母亲,勤勤恳恳地为他人耕种田地。在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蔡顺一家的故事仿佛一道光,照进了乡间人们的心底,让大家相信,哪怕是乱世之中,人性中的美好品德,依然有着巨大的力量,可以感化人心,甚至改变一方风气。
二劝农家奉二亲,爷娘养尔望终身。
但行孝顺勤耕种,天不亏人不到贫。
(《劝农口号十首 其二》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