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王者荣耀

成道天书 鸿书 4474 字 1天前

石中沉浸于对《道德经》的观想参详之中,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阐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之道的思想。

此一章,通过对江海成为百川之王的比喻,引出了圣人领导民众应遵循的大道原则。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接纳并包容所有的河流。

此种自然现象,被圣人老子用来比喻圣人的领导方式。圣人若想领导民众,必须言辞谦下,不以高位自居傲慢,若想引导民众,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民众之后。

此种领导方式,使得圣人虽然位居于民众之上,但民众并不会感到负担沉重。

虽然圣人处于民众之前,但民众并不会感到受其所害,而是受到眷顾无忧无虑。因此,天下众生都乐意推崇圣人,而不会厌倦受束。

在感悟和体会方面,此一章给修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真谛。

它让修者认识到,真正的领引之力,并非来源于强制和权威,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谦逊和无私。

一个真正的修者,应该具备江海般的胸怀,能够容纳百川,以谦下的态度去倾听、去理解、去包容。

修真之人不会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生灵民众之上,而是将生灵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生灵民众的福祉为己任。这样的修真者,方才能赢得来自于生灵民众的信任与支持,信者自信得其所愿,同创美好未来。

此一章,也让修者深刻领悟到“不争”之哲理。在当今红尘世道,竞争与功利主义盛行于世,生灵人众往往会被名利、地位、权力,金钱美色,寿数命理所驱使。

然而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修者,“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得。当一个人,不再刻意去争取什么的时候,反而会得到更多。

因为当人不争之时,自就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和敌意,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样的自然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此一章,圣人还让修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告诉修者,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不是来自于外在的成就和地位,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修行之人,应该学会顺应自然之道,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去面对红尘世道之生活。修者不应该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左右,而是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生活。

修行之人应该学会放下过去的执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专注于当下,珍惜眼前人、眼前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圣人老子所叙《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乃是一章充满智慧和哲理之篇章。它让生灵人众对领导之力、竞争、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相信只要能够遵循圣人老子的思想,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去面对红尘世道生活写修行,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章之意是“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所处地位低下,便是能为百川之王。

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者。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者。

圣人正是如此这样,他在上时,民众没有重担所负。他在前时,民众不会受到伤害。

所以普天之下,都热心拥戴之,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话说明熹宗时,京郊处有一鲁家庄,据传,此处乃是木匠祖师爷,公输班也就是鲁班的后人所居之地,庄内各家各户,都凭着祖传的木匠手艺生活。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自古多少能人异士,家传深厚,传承成就一脉能工巧匠,并不稀奇。

可这年腊月来,村子里却出了件稀奇古怪事体。

鲁家庄村东头的鲁大贵,突然暴病而亡,其子鲁天赐悲痛之余,竟然给其父打造了一副与书本一样的棺材板,称为“书棺”就摆在了白家院子里,久不发丧,便引来村民乡邻的围观。

要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本来就没什么娱乐活动,这件事一出,自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方圆十里八乡,甚至传进了京城,传入了皇帝耳中。

这一天的上午,鲁家庄村子里的老人们过门来,找鲁天赐商量为他爹发丧的事,鲁天赐眼含热泪说道:“天赐多谢各位叔叔大伯,我父亲突然离我而去,定不舍得这么快就走了!发丧之事,还是再晚几天吧!让我多陪陪他也好。”

几个老人闻言,面面相觑,皆是说道“村中于这丧事,一般都是五天或七天就当办完,这都第六天了!如果再不安排好,明天就不能发丧了!耽搁不得!”

小主,

一个老人直接叹了口气说道:“天赐啊!我们都知道,你与你父,相依为命,彼此感情深厚,可人死不能复生,即使你想陪着他,你父亲也不能再感觉到什么了!人死了!便入土为安,还是早早送他上路去吧!”但鲁天赐就是不肯答应。

就在他们争议时,屋里人听却到院子里有人惊呼道:“天啊!这书棺,巧夺天工,不知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呀!?”

鲁天赐急忙走出,一看,就见一个中年人,身后跟着十几个武夫,正围在父亲的棺材边上转圈圈,那中年人,边转还边拍手叫好。

鲁天赐见状,大怒,上前一步,呵斥那人道:“哪里来的野人!不知道这是口棺材吗?面对了死者,不仅不敬,反而大呼小叫的,是何体统!”

中年人一听,便站住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鲁天赐,问道:“这书棺,是你制作的?”

鲁天赐本就丧父悲伤,没好气的回他道:“你管得着吗!?快给我出去!”

说着,他就上前去,要推这个人出院去。谁知,那群武夫中,突然冲出四五个人,不由分说,便拔出刀剑,挡在了中年人面前。

其中一个人似乎是领头的,用剑指着鲁天赐大声说道:“大胆!再敢往前走一步,便就杀了你!”

鲁天赐闻言见状,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他这才算知道,来人非是一般人等,不然不会带着这么多保镖。

几个老人一看不好,恐要出事,赶紧走上前去,一个拉住鲁天赐,其他皆是站在身后,生怕出什么事。

但鲁天赐也不是好惹的,突然挣脱拉住他的那老人,顺手抄起一根木棍,大声说道:“你们无端闯进我家,不仅不尊重死者,还想乱杀无辜不成,这还有王法吗!?若是再不出去,我便跟你们拼了!”说完,他举起木棍,就要冲上去。那几个保镖武夫见状,一起拉开架势,刀剑出鞘,直瞪着鲁天赐,等待中年人发话。

正在这剑拔弩张之时,忽听大门之外有人大喊道:“都不得放肆!秦老爷在此!谁敢械斗。”

随着声音,看热闹的人群两分了开,十几个衙役便冲了进来,几个看住了鲁天赐,余下的便把那十几个保镖武夫和那个中年人给围在了中间。

接着,本县县令秦世文,迈着方正官步走了进来,轻咳一声怒道:“本县老爷在此,谁敢大声喧……”但他的“哗”字还没出口,一眼便看到了那个中年人,方正官步立即变成小碎步,趋步上前,倒头就要拜倒在地。

中年人一伸手,制止了他,且说了声:“免了”。秦世文自不敢抬头,小声说道:“下官不知……”中年人忙又说道:“怎么这多废话!退一边去。”秦世文赶紧退到一边,不敢再多言半句。

鲁天赐见到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县老爷,见了这中年人,就像耗子见了猫一般,赶紧把手握的木棍扔到一边,也不敢再造次。

中年人示意几个保镖武夫退下,笑着说道:“都别窝火,我也是听说鲁家庄有人制作了一副精巧书棺,出于好奇之心,便过来看看。大家不要惊慌失措,待看完后我走便是。”

几个老者多少是人精老成的,赶紧说道:“天赐年轻,还请大老爷莫记他小人过,念及他刚刚走了父亲,就饶恕他的不敬之罪吧!”

中年人闻言说道:“我说过要惩罚他了吗!?”众人闻言,这才松了一口大气。

中年人见状,冲着鲁天赐一招手,鲁天赐本是精明人,赶紧走了过去。

中年人指着书棺问道:“这书棺是你做的?”鲁天赐忙点了点头,应了声“是”。

中年人又问道:“为何要做成一副书本样的棺材呢!?”

鲁天赐含着眼泪说道:“回大老爷,我曾听我爷爷说过,家父自幼喜欢读书,梦想有一天能高中状元,光宗耀祖。

谁知,因为家贫,家父只能放弃了学业,跟随爷爷学做木匠手艺。

为这,父亲经常在做活之后,唉声叹气。父亲也曾对我说过,如果他有朝一日死了!就找几本书来当作陪葬便是。

他死后,我便想,既然父亲这么爱读书,我何不做一副书形棺材!这样子,父亲或许在九泉之下也可卧书瞑目了!”

中年人闻言,点了点头,却是不言不语,只围着书棺转了一圈又一圈,尔后问道:“我看你所做这副书棺,制作甚是精美,上面所刻苍劲有力、花鸟栩栩如生,想来棺木里面也不会是粗制滥造的。我可以看看里面吗?”

鲁天赐闻言愣了一下,还不待他说话,秦世文便急说道:“别磨蹭,赶紧打开棺材盖来!不然,皇上怪罪下来……”

中年人刚想阻止他言语,却已经来不及了!秦世文这才觉察到自己失了口,泄露了皇帝的身份。赶紧跪倒在地,一通磕头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