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大明究竟有多少田

“别急!既然你闲不住,那有一件事则非你莫属了。”

曹化淳回身,眼神一亮,“殿下请吩咐。”

朱老七拉曹化淳坐在自己旁边,笑问,“你在广东这么久,你觉着有没有办法能够暗中清查田亩?你不是说早晚要广东官绅一体纳粮么,那总要提前准备着。”

闻言,曹化淳心下了然,难怪殿下对南洋布局不怎么在意,合着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大坑啊。

不能惊动当地官府而清查土地?这......怎么可能?

“殿下,莫说暗中调查,便是县衙府衙也不知治下到底有多少耕地。”

“朝廷编订的鱼鳞册早已经同实情相差甚远,何况咱们也不好调取鱼鳞册。”

“府县倒是有白册,可这白册都是府县私下编订,往往贫者有富者无,也是不准确的。”

所谓鱼鳞册,就是官方土地账册,比如某县某都某里有几块田,每块田面积几亩几分,形状如何,归谁所有,图文并茂,很是详实。

这是当年太祖爷花费大力气,几十年才编订出来的玩意。在南京有存底,而且储存鱼鳞册的库房在玄武湖正中孤岛上。

嗯,那岛上还存有黄册。

所谓黄册,就是户籍册,当初老祖宗规定每年上报一次,更新户籍信息来着。

鱼鳞册是为了征收田赋,黄册则是为了派发徭役。

但老祖宗煞费周章编订的玩意,实际上很快就废弃了。

不实用,土地买卖导致的产权变更,天灾导致的土地变动,就还有开荒或者废弃的呢,所有这一切想要及时反映在黄册鱼鳞册上都是不可能的。

起码当下的行政执行能力以及沟通手段还做不到。

太祖爷死了几年而已,地方实情同黄册以及鱼鳞册就驴唇不对马嘴了。

所以在瀛州,要么分地要么卖地但严禁私自开荒,而且全额土地纳税,没有任何宽宥。

为的就是方便管理,官府只看土地征收田赋而不管土地上耕种的是哪个。

但朱常瀛这套打法也只在新开辟的地盘可行,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就不成了,因为土地都是有主的,而且税收政策花样繁多,没有一刀切的可能。

而白册,则是府县编订的土地人口册籍,不上报户部,方便地方官府征收田赋征召徭役。

白册准确与否,要看土地所有者的地位。

小地主同自耕农大抵还是靠谱的,因为这是税基。

大地主,甚至官绅就十分的不靠谱,同县官喝顿酒,可能就不需记录在案了,隐匿土地就是常态。

而且流官一任只有几年,根本没有可能清查出本县真实土地数目。

只有一个群体对本县的土地归属大抵心中有数,那就是胥吏!

本乡本土,世代为吏,就靠脑子里的这点东西吃饭的,可胥吏往往又出自本地大族,怎么可能把家底告诉朝廷呢。

比如宋江这种货色,什么‘及时雨’,其实就特酿的假公济私而已。

总之,就是一个难!

“正因为难,所以只有你能做到。”

这下属啊,有时候也要捧着,顺毛摸一摸,干劲就足了。

“此事也不急,你仔细琢磨琢磨,看有没有可行的办法?”

曹化淳急忙把脑袋紧摇。

“此事奴婢做不来,当初张太岳清查田亩时,不知死了多少人才有小成。以奴婢来看,其实也是没有清查干净的。”

“以奴婢在广东这些时日所见所闻,各类隐田固然是顽疾,但拖欠田赋丁银或许更为严重。”

“就说广州府,那些大户关系盘根错节,田赋丁银拖欠三五很寻常,大多为每年交一半拖一半,经年下来越积越多,哪一天官府账本缺失或者被烧了,这账也就不了了之。”

“地方官在这些人身上收不到税,为了完成税额,也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南北皆是这般,不动刀子不恨下心来,没有大决心大毅力,是决然没有办法查清田亩数额的。请恕奴婢无能,办不了这件差事。”

曹化淳说这话时带着些许委屈些许幽怨,不客气的说,这差事神仙也办不了。

朱老七自然也知道这事难办,张太岳这样的天降牛人,掌控朝局,几乎为摄政,都将一条鞭法办的拖泥带水的,何况还要偷偷摸摸的来呢。

“这样啊。”朱老七呷了口茶,沉思了会儿,“那只查各府县的大户呢,也不必查土地数量,只看名望实力。比如香山县有多少大户富甲一方,广州府有多少户奢豪官绅。查清楚,统计一份名单,记录其家庭亲眷情况,宅邸所在。这总也能办到了吧?”

“这个......奴婢可以办到!”

曹化淳心中暗暗思忖,税司征收商税,实际上对各府县大户的情况基本了解,资料都是有的,日后就是查漏补缺,不断深挖。

有难度但也不是做不到。

“那成,我给你三年时间,广东、福建两省的情况都要摸清楚。”

官绅一体纳粮,这个事迟早是要办的。

想想我大清是如何整治南方士绅的,办成这个事也不是很难,无非刀要够快心要够狠。

唉,有些不孝啊,皇帝老子啥时候驾崩啊。

自己这个学渣,也不知道万历这个年号用了多少年。

朱常瀛盘算了一下手中实力,比成祖爷当初起兵时可强多了。

但皇帝老子不嘎,那也是万万不能动手的。

兄弟动手,这在大明也是有传统的,不算个啥。但儿子反爹,即便成功,那个位置也坐不稳当,天下真的是会大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