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海商,也是既定策略之一。
朱常瀛在尝试培养一批人,武装一批人。一则海商能够自保,二则危机时刻也可作为水师补充。若是将来,能够放出去咬人才是最好。
但这样的商贾不是很多,仅有11家,大多为同瀛州有生意往来的熟客。
筛选很严格,要听话要值得信赖,不然发了武器就叛变,而后去祸害大明沿海怎么办?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吴氏兄弟走了,家丁又领进来一个人。
泉州府同安县人,海商许心素。
这位也是个人才,从大明每年输入日本的生丝高达3000担,而这厮就能占去五分之一份额。
这个五分之一,实际上是他同李旦集团的合伙买卖。许家负责内陆铺设商业网格,身在长崎的李旦遥控指挥,负责武装押运。
而以李旦为首,形成一个庞大的以闽人为主的海商集团,通过几年调查,朱常瀛对这个松散组织的规模有了大概掌握。
李旦,早年在马尼拉经商,巨富。为西班利亚人所嫉妒,被抄家逮捕。这厮逃离马尼拉之后,便在长崎经营,短短数年便俨然为旅日闽商之首。
有据可查的,这个集团掌控的大型海船当在60艘上下。
这里所说的大型,指的是18米长度以上的福船或者鸟船,安装有几门小口径弗朗机火炮,配备若干碗口铳,日式鸟铳等火器,能够同大明水师分庭抗礼的那种。其余各类型中小船只就多了,瀛王府的消息还不能精确到如此程度。
各地海防的奏报里,动辄说什么倭寇战舰数百,扬帆蔽日......
实际上怕是独木舟都算上了,自己无能,就只能叫嚷着困难有多大。
朱常瀛最反感的就是我大明这种浮夸表达方式,从来没个准数,坐在紫禁城里皇帝看了能吓得半死,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若连各类渔船,摆渡都算上,朱常瀛也可以恬不知耻的说,拥众数万,战舰千艘,遮天蔽日。
是时候摊牌了,朱常瀛不允许这样一股势力长期游离在控制之外。
许心素心里苦。
巴结大明皇子无非是要有官家护身,行事方便。
生意依托澎湖转运,又在瀛州经营皮货,也确实获得了若干好处,但同他独霸八闽沿海贸易的目标相去甚远。王府名下的商行也好,官家采购也罢,从来都是广撒网,不唯一家独用。
而这位瀛王殿下的野心,则如天雷滚滚将许心素雷的七荤八素,去了南洋一遭,便将荷夷同西夷都揍了。
许心素的眼睛不瞎,这海上要变天。
别人拿了《贸易许可证》都走了,却唯独留下了他。已经在澎湖滞留五日了,这让许心素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见礼之后,朱常瀛带着淡淡笑容看向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