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大礼

流华录 清韵公子 2422 字 27天前

张鼎站在自己的帐中,静静地凝视着桌上的地图,心中早已做出了决定。孙原意图在冀州扎根,建立起强有力的新军,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兵员的补充,更需要一批能够披坚执锐、所向披靡的将领来指挥。张鼎深知,只有这些将领才能在乱世中为孙原赢得先机,稳固冀州的大业。思虑间,他的目光微微闪烁,最终锁定了那三员猛将,心中的计划已然成型。

然而,眼下并非时机。他必须悄然离开,带着手下精锐悄无声息地返回邺城,为孙原推荐这三位猛将,同时,务必保持自己在虎贲军中的假象。张鼎深知,一旦行踪暴露,便会引起不必要的怀疑,甚至影响整个计划的顺利进行。

天色尚未完全亮起,清晨的薄雾已笼罩大地。营地依旧寂静,偶尔传来几声低沉的鼾声。张鼎在帐内静默片刻,听着外面的晨风轻拂,深吸一口气,决定动身。帐外,二十名虎贲精锐已经整齐列队,静候命令。队伍的装备一丝不苟,盔甲铮亮,马匹蹲伏在一旁,准备随时出发。张鼎的目光扫过这些忠诚的战士,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从桌旁站起,披上厚重的战甲,手指在甲胄上轻轻划过,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重量。此时的他,浑身散发着冷静与决然。轻轻推开帐门,张鼎走出了营地,脚步轻盈而坚定。营地里依然是一片寂静,几名士兵站在巡逻哨岗上,眼皮微抬,看见张鼎时,依旧以往的礼貌性点头,未曾有任何惊疑。张鼎不紧不慢地向自己的马匹走去,心中却已早作打算。

马匹在一旁安静地低头啃食草料,见主人靠近,立刻站起。张鼎一跃而上,整个人与战马融为一体,仿佛早已习惯这般默契。队伍紧随其后,二十名虎贲精锐也纷纷骑上战马,迅速汇聚成一行列队,沉默而有序。张鼎不做多言,轻轻拍了拍战马,带着队伍绕过营地的外围,开始了悄无声息的行程。

一路上,张鼎的目光始终保持警觉,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走得越远,营地的喧嚣渐行渐远,四周只剩下沉默的自然景象和偶尔的风声。队伍没有人言语,彼此间的配合如同一台运转自如的机器。张鼎目光所及之处,一切依旧保持正常——营地的哨兵依旧在各自岗位上巡逻,帐篷的火堆也没有熄灭。假象,依然没有被打破。

渐渐地,营地的轮廓在薄雾中消失,张鼎带领队伍向着冀州的方向进发。行进的速度不快,也不急躁,每一步都恰到好处。

抵达邺城后,张鼎并未在城门外停留片刻,而是直接带领队伍疾步前往孙原的府邸。他心急如焚,心中盘算着如何将这个关乎冀州命运的大计快速交付给孙原。行至府门前,他停下脚步,整理了下衣袍,略微深吸了一口气,方才推开了那扇庄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轻响,张鼎轻轻步入府中,步伐稳重却并不拖沓。他的目光很快锁定了坐在案前的孙原。此刻的孙原,紫衣高冠,端坐于书案之前,神色沉稳而略带疲惫,双手支撑着下巴,目光紧盯着案上摊开的文书,仿佛陷入了深思。那细微的眉头间不时浮现一丝忧虑,显然,他正在为军中的事务而烦忧。

张鼎站在门口片刻,见孙原未曾察觉到自己,轻轻将门合上,脚步无声地走近。他眼中闪过一抹关切之色,低声道:“使君。”

孙原的眉头微微舒展,眼神未曾抬起,但已然认出了声音,嘴角扬起一丝淡淡的微笑。“伯盛,辛苦了。”

张鼎略微欠身,随即直视孙原,语气中充满了深意。“使君,事急从权,冀州已非昔日,建军之事,刻不容缓。”

孙原终于放下手中的文书,缓缓抬头,目光如剑般锐利,注视着张鼎。“你可有计策?”他问道,声音清冷而沉稳,仿佛早已预见到张鼎来访的目的。

张鼎深吸一口气,轻轻一挥手,示意身后的精锐们稍作休息。他迈步走向书案,恭敬地站定,稍作停顿后,沉声道:“使君,若欲建新军,兵员之事固然重要,但更关键者,是能带领兵士披坚执锐、所向披靡的将领。冀州地多豪杰,而今我已物色出三员猛将,皆可担重任。”

孙原微微皱眉,似在思索张鼎所言,眼中隐约透出一丝兴趣。“谁人可担此大任?”他目光清澈,神情中带着一丝期待,却也有几分怀疑。

张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用手指点了点案上的一封奏折,沉声道:“使君,若欲建立一支强军,光靠兵员的数量是不足够的。必须挑选出那些可以带领兵士冲锋陷阵,统领百军千军的将领,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而这三员猛将,颜良、文丑、张合,皆是冀州中出类拔萃之人,且忠勇之心,岂是泛泛之辈。”

孙原听到这三人的名字,微微一愣,眉头又不自觉地皱了起来,似乎在深思他们的优劣。他没有立即作出反应,而是用手指轻轻敲击案面,沉默片刻后,才抬头看向张鼎:“这三人,能担此重任,是否能适应新军的调教?”

小主,

张鼎面色坚定,略微一笑:“使君,颜良乃勇猛之将,性格刚烈,若能驾驭其勇,必能破敌千里;文丑性情稳重,指挥若定,适合担当大军之幕僚;张合则智谋超群,适合统兵指挥,调兵遣将,能以智克敌。三人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正是组建新军的最佳人选。”

孙原凝视张鼎,眼神渐渐变得柔和,他略微后靠,靠在凭几上,显得有些病态:“好,晚些时候我让正南先生(审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