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总百揆(卅八)交底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08 字 10天前

布日哈图来打甘肃,那是由外向内打;高务实如果要拿甘肃,那是内部爆破啊!只要搞定几个关键节点,然后宣传一波假情报,运气好的话许多地方没准真能做到传檄而定。

再说了,虽然朝廷开口闭口“九边”,可这“九边”的实力根本不相同甚至谈不上接近。粗陋一点说,蓟辽宣大是一档,剩下几镇是另一档。

大明九边,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也称太原镇)、延绥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

九边重镇的总兵力在大明各时期变化较大,其中永乐年间约为68万人,后来兵力人数一直在40万到90万之间。在原历史上,大概到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兵力人数达到巅峰,到了88.5万人。此后经过各时期的变化,明末崇祯时期,兵力为59万人。

辽东镇东起凤凰城(后世凤城市),西至山海关,全长将近两千里。城防体系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五级。镇城有两座,分别是辽阳城和广宁城,也就如本书前文所说的,辽东其实一分而二:辽河以西、辽河以东。

小主,

镇城下设东、南、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就是路城。各路城分管二十五卫,每卫理论满额编制是5600人,但实际上有多有少,有一些重要卫所的兵力长期超编,也有一些长期缺员。

有些卫单独建立了防御性的卫城,如着名的宁远卫城。辽东各卫下计有127所,所依托的城为所城,其规模较小。而最低一级的是堡城,也称台堡,有107座。

九边重镇的城防体系大体类似,所以其他军镇的城防情况参照辽东镇即可,不必重复介绍。以下具体说一说九边的兵力。

在永乐时期,辽东镇驻军兵力为23万人。大明中期的时候驻军兵力在7万至9万之间。原历史上的万历四十八年,辽东镇兵力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6万。不过人数虽多,但战斗力很差,而且很多士兵都是吃空饷,真正遇上战事的时候却经常遇到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

至于到了明末崇祯时期,由于辽东已经丢得七七八八,兵力遂裁减至8万余人。由于辽东镇最近一些年连番大战,如今朝鲜之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因为朝鲜新附,还需要辽东保持一定的军事震慑,所以辽东镇暂未考虑缩编,目前兵力仍有18万左右。

蓟州镇其实是九边设计中最大的军镇,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全长一千七百余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定为8.5万人,到了崇祯时期驻军兵力近13万人。

不过眼下的蓟镇兵力反而超过原历史上的崇祯朝,因为高拱改革之后,西怀东制的中间节点就是蓟镇,所以蓟镇实际上有一个“功能”,西边有事要支援西边,东边有事要支援东边,那么兵力当然要比较充足才行。

虽然时间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但蓟镇的这一特殊性仍未发生变化,因此蓟镇实际兵力经常性高达17-18万左右,多年不变。

宣府镇东起慕田峪,西至西阳河,全长千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约12.6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8万余人。

但眼下宣府的兵力远超以上这两个时间节点——由于实学派在朝中持续强势之故,所以宣府这个高务实嫡系的边镇几乎总是第一时间得到加强,不仅包括新式火器,也包括兵力。总而言之,宣府镇现有兵力超过13万。

大同镇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全长约六百五十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13.5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7.6万余人。同样因为高务实的关系,大同现有兵力虽然比永乐朝略低,却也有12万左右。

宣府、大同二镇毗邻,而且面积相对都不大,看起来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兵力——两镇合计二十五万。然而问题没那么简单,“山西三镇”北临土默特、西有鄂尔多斯,若无雄兵在镇,如何确保这两家老老实实?

切莫忘了高务实的原则,一边要经济控制,一边要军事震慑。只有军事,那双方就可能陷入长期拉锯战,大家一起亏;只有经济,你怎么知道蒙古人不会觉得“做生意太麻烦,不如直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