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章 剑指东瀛(卅五)死水起波澜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31 字 13天前

文班贵族,读的是孔孟圣贤书,讲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其他巫医乐师白工这类的具体技术型工作的人,就不再当做两班贵族看待。还要取消乡吏的外邑田,制定乡吏惩处法,设立监督乡吏的留乡所,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等等。

其次,是全面实行有利于两班阶层的科举制度。一个阶层要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有危机感。后世管理学上讲一个鲶鱼效应,说是渔夫怕捕捞上来的鱼死掉,就往里面丢几只乱钻的鲶鱼,让鱼都活动起来,锻炼锻炼身体,那就不容易死了。

于是,李朝也就搞了强化科举这么一个鲶鱼,给你们这些纨绔子弟一点危机感。李朝规定,只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才能受门荫,其余的人做官都要考,你们就好好读书去吧。

但是李朝的科举会不会像中国的科举那样造成社会流动,瓦解贵族政治,进入平民政治呢?那当然不会。

李氏朝鲜的科举主要分文科、武科,杂科。其中能做大官,升入两班的,主要就是文科。然而在文科考试中,朝廷首先在身份审核上就设卡,乡吏子弟参加科举必须“四祖审查”、“两班举荐”,且参加文科考试还要多考“四书一经”一门,并且经过郡县衙门同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李朝科举,所谓“庶孽”——也就是小妾生的儿子、二婚生的儿子、私生子这些,都不能考科举文科,这样就大大限制了两班贵族规模的扩大化。所谓物以稀为贵,贵族贵族,人少,才贵得起来呀。

朝鲜的科举对于一般的百姓看似没有报名限制,但是寒门学子要登科及第可比同时期的大明要难得多。因为朝鲜的官学,基本上就是贵族学校。两班子弟七八岁就入书堂,再进入汉城四学,完成生进科考试后再入成均馆,在成均馆修满300个圆点(好比学时)以后,才可以参加文科考试。普通人家哪里有条件,能和这些从小学大的官二代竞争?

这还不够,为了保证两班贵族的身份延续,朝鲜还搞了“别试”。正规的科举三年一次,“别试”则时间不定,经常考前几天突然通知。

这就很搞笑了,因为普通书生连赶到考场都来不及,考得上的基本上就是有消息的两班子弟。于是随着时间推移,别试就越来越多,原历史上的李氏王朝享国近600年(直到清末被日本吞并),正试仅163次,别试居然有581次,其不公正可见一斑。

就这样,朝鲜的科举道路基本为两班贵族垄断。似中国这般“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的情形在朝鲜基本是不存在的。

李氏朝鲜就通过这样的手段,划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上层统治集团,也就是两班。李朝实质上将人分为四等:一等人就是两班,二等人则是所谓中人(就是乡吏等杂职),三等人良人(普通老百姓),四等人贱民(奴婢、妓女等等)。二等、三等人上升一等相当困难,而四等人则根本没有希望。

阶级固化的危害不必多说,说轻点叫暮气沉沉,说重点就是一潭死水。而李昖被麻贵往王宫中一“保护”,就只能依靠这潭死水来求活了。

可是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死水能不能救人,而是“死水”到了这种时候也会发现局面不对,要开始为自己考虑了。

于是,等到麻贵领兵南下,但却留了两三万大军专门“保护”还留在平壤的朝鲜王与朝鲜朝廷时,一些“死水”提出:“王上说得对,朝鲜应该内附大明。”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