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伐元(五十)权力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48 字 10天前

故小弟以为,在李如松这样大手大脚的花销之下,铁岭李氏的财务压力恐怕不小。这可能也是李如松急着想要拿到更多战功的其中一个原因,毕竟战功多了,才有可能把这二十万打赏赚回来,或者说至少赚回来一部分,以避免将来发不出赏赐,失了军心。”

高务忠这番话没有太明显的倾向性,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有些像在为李如松的急躁找理由。不过仔细想想,他的用意似乎也不能如此简单理解,毕竟也可以理解成他在暗示李家军目前正有可供利用的财务危机。

一听这话,果然商务秘书曹恪就开口了,道:“老师,铁岭李氏这几年财力有些吃紧,这一点学生深知。”

高务实依旧闭着眼睛,只是简单的“哦”了一声,语气中带着反问的意味。

曹恪立刻道:“是这样的,铁岭李氏原本悄然掌握着边境几处马市,大多是和他们李家的一些部将合谋,李家在其中所占收益一般在四成到五成。他们涉及的买卖也很多,从粮食到农具,从布帛到丝绸,从人参到毛皮,甚至……从盐铁到火药。”

高务实这次总算睁开了眼睛,瞥了他一眼,问道:“后来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来么,大部分生意被京华商社或者说海贸同盟给抢走了。比如盐巴,自从辽南盐场建成并逐渐扩张,几年时间里已经几乎垄断了辽东盐业,周边如朝鲜、建州、海西、嫩科尔沁乃至更远的野人(女真)、北山等,都转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辽南盐场的盐巴。

农具这一块也没得说,开平的铁器自打进入辽东市场,辽东本地的那些小铁匠铺就几乎没了活路。质量好的价格太高、价格低的质量又不像话,很快就有不少关门歇业,严重影响了铁岭李氏的进货渠道。

后来咱们在辽东新建了煤矿和铁厂,把这些破产铁匠吸纳了大半,相当于从源头上卡死了李家的进货渠道,李家的农具甚至其他铁器贸易都几乎只能停掉。到了现在,据学生了解,李家已经只剩广宁一地的两个铁匠铺,维持自家一些甲胄和兵器的养护维修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粮食这一块算是李家目前还勉强支撑的核心产业,但即便如此,局势也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玉米的冲击,辽东不少穷苦人家开始转吃玉米,女真人也是——毕竟便宜嘛。

另外,耐旱水稻的推广速度虽然不及原先的预期,但那主要是培养出来的品种仍然不够稳定所造成的。我们派人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跟进,许多有经验的老农都表示,这种事可能要十几二十年才能见结果,也就是品种稳定下来。

我们秘书处预计,等耐旱水稻品种趋于稳定,辽东的粮食产量或许还能迎来一次较大的提升——当然前提是能够开辟更多的平原地带,并让一些地方进行改种。对此我们甚至考察了叶赫、哈达、乃至于乌拉部的一些地方,发现他们目前的领地都有不少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

这些情况对于李家军而言,可谓个个都是坏消息。如此再加上辽河以东地区现在基本上成了京华控制的地区,李家军痛失好几处重要马市,更是几乎中断了他们与朝鲜、女真的贸易,更让他们家的财源大幅缩水……如此来说,李仰城急着拿到更多战功,既是他个性使然,也极有可能是形势所迫。”

曹恪一下子说了这么多,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比高务忠的发言更有为李如松解释的倾向,顿时引得高务实庶弟高务若的不满。

高务若皱眉道:“铁岭李氏有眼无珠,不识大势,迄今还在为心学派那群于国于民碌碌无为的伪君子效力。守心,你这么说难不成是在为他们鸣冤?”

这话说得有点重,而且还被拔高了,曹恪肯定不能把这顶帽子戴上,连忙摆手道:“六爷,老师对学生恩同再造,学生岂会敌我不分,为他人站台?

学生的意思是说,李仰城现在内部一团乱麻,但他在这些事情方面又没有什么手段,因此在他熟悉的军务这一块就会显得咄咄逼人,而咱们呢……嗯,学生以为,其实可以从其他方面想办法逼他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