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不可能在吴地待太久的时间,至多就是驻扎到秋季的下旬。
那也是为什么郤锜只愿意给吴君寿梦两个月时间的原因,加上晋君周有意操控吴国之君的君位变更,超过就等于吴君寿梦自己放弃君位了。
吴国的都城“梅里”已经被晋军完全攻下,完成攻城的晋军自然不用全部驻扎在“梅里”的周边。
“需要分出部队扫荡吗?”中行偃尽管是在问,看样子却是无比的心动。
吴国国内的武装力量肯定没有全部被消灭,只是缺乏一个能够将他们集结起来的权威人士。
因为待在“梅里”的吴国权贵多数被俘的关系,晋国君臣已经了解到是什么状况。
一国之君寿梦不在,导致吴国各地的贵族没有收到求援,他们不敢主动集结私军赶来对“梅里”实施援救。
从多名权贵里面得知这样的消息,其他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意味着什么,倒是楼令得出吴国之君权威极重的猜测。
楼令那个时候在想:“这样看起来,吴国倒是完成了某种程度的集权。”
让楼令不知情的是,只有在吴君寿梦才能够得到那种体现,还是历代的吴君都有这样的权威。
如果历代的吴君都有那样的权威,无疑是吴国走在了列国的前面了。
“需要扫荡吗?”郤锜可有可无。
中行偃非常需要意外之财,说道:“错的是整个吴国。”
作为一国之君的寿梦可以代表吴国,同时他的行为并未得到规劝,错的确实是整个吴国。
只不过……
“我们仍旧需要吴国来对楚国进行干扰。若是极度削弱吴国的话,不要忘记楚国吞并国家的数量。”楼令说道。
中行偃能够没有想到这点吗?他只是饥不择食,顾及不了太久远的以后。
又或者说,吴国怎么样是整个晋国的事情,代价绝不是由旬氏来独自承担。
楼令则是站在晋国的立场,提醒众人吴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讲完那一句话之后,无论后续怎么样都不会再提额外的意见。
诤臣为什么会惹人讨厌?因为他们总是会说实话。说出的实话不一定是正确,可是一定与利益群体意见相左,破坏了他们的牟利意图。
楼令并不想当诤臣,讲事实也没有那个资格来当。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家主,楼令一样需要为楼氏谋取利益,很多时候是无法站在晋国立场之上的。
后面,几位卿大夫对于要不要分兵出去扫荡进行讨论,大体来说就是郤至、中行偃、智罃、士鲂认为应该加大惩戒力度,士匄没有进行表态。
“老夫深思了一番,对上军将所言深以为然。”郤锜环视了一圈,说道:“确实是需要让吴国保留一定的实力。”
郤锜有贪欲吗?他当然有了。
只是,郤锜坐在晋国中军将的位置上,以他的为人会照顾国家利益。
“吴国仅有四座城池,最近的‘鸠兹’不能打,远的在数百里之外。吴人多以山林而居,吴地遍地是山是水。你们要花费多少时间去追逐那些蝇头小利?且不提动用军队所能够获得多少,是否能够抵消耗费的消耗。”郤锜说着摇头,颇有一些瞧不起多数人的意思。
士匄乐呵呵地说道:“是吧?数十上百人聚居,最多千多人,类似的村庄布满山林,跋山涉水的打,两个月能打多少?他们也会闻讯而逃。”
那些之前说要打的人,怎么看都像是士匄在幸灾乐祸。
而因为士鲂表了态的关系,其实其他人都以为就是代表了士匄的态度,弄得他们有点困惑了。
要不要扫荡不是其他人说了算,郤锜明确表示不能干,其他人聊起了其它的事情。
“上军将。”郤锜点了名,说道:“是不是先让一部分部队回去大江北岸?”
楼令不太确认郤锜是不是要加派人手搜索吴君寿梦的下落,根据现实说道:“目前在‘梅里’附近的我军是有点多,留下两万左右就已经足够了。”
这可是两万晋军,以“梅里”为依托的话,对上五六万吴军绝对没有问题。
话又说回来,吴国举国之兵有五六万吗?好像是有。
此前,吴国屡屡侵袭楚国,兵力动用最多的一次是五万,只是要将水军一块算进去。
在当今年代可以征召出五万的军队,讲实话就不是什么弱国,哪怕五万吴军并不是多么能打的样子。
要知道在中原地区,其实有不少举国上下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五万的袖珍型小国,他们哪怕是进行极限动员,顶多也就拉出五六千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