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郑丘缓离开,中行偃才说道:“吴君会逃去哪里?”

士匄笑呵呵地说道:“大概是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直至我们完全撤军吧。”

中行偃一边摇头一边说道:“这样的一国之君……,怕是要被后人笑话千年了。”

士匄笑着笑着也是一再摇头。

幸好寿梦不是中原之君,要不然干出这样的事情,回国之后很难说会不会被贵族联合国人驱逐。

干出那种事情的吴君寿梦,他回国之后会面临什么事情吗?这个要看晋军攻克“梅里”之后会驻军多久了。

收到在北岸吴军溃散消息的楼令,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攻城的节奏。

在“梅里”城外的晋军,每一天仍旧是清除城外的障碍物,再逐渐增加追捕吴人和伐木的人手。

自从有四五百吴军出城被轻易击溃之后,城内再没有吴军出城作战,城头之上的吴军每天都在增加数量。

“他们来来回回在做什么?”智罃的视力不太好。

楼令看得比较清楚,说道:“正在往城头堆积重物。”

“什么?”智罃听得半懂不懂。

楼令说道:“就是石块、木头之类,等着用来往下砸的东西。”

这一下智罃立刻懂了。

城头占据高度优势,使用重物往下砸,肯定能够造成杀伤效果。

“吴人……,可真是有头脑啊。”智罃说道。

他们之前进行攻城,无论是郑军或楚军一概没有那么干过。

楼令并没有因为吴军往城头堆积重物而有多余的感受,某方面认为吴军这样做反倒像一支正常的城池守军了。

至于说吴人怎么能够想到那一点?楼令倒是不意外吴人一再进行创新。

说白了,越是不讲究规矩的人,达成某种突破更加容易。

那不是聪不聪明的问题。

有些聪明人能够想出一些捷径,可是他们碍于各种忌讳不敢将想法真正地进行实施啊。

吴军越是准备充分的样子,会让楼令随之准备更多。

“攻城塔至少打造十六座,云梯不能少于四十台。另外……,投石车的打造不要停。”楼令后一脚对楼司这般吩咐。

时间目前站在晋军这一边。

守军再是准备,能够准备的东西会十分有限,并且守军数量就那么多。

作为攻城一方的晋军?攻城器械越多,攻打城池就会越加便捷,犯得着急哄哄攻城吗?

现在应该是守军希望晋军快点攻城,攻城战爆发的时间越快,说明晋军的攻城越仓促,乃至于是外部压力迫使晋军不得不攻城。

时间一天又一天过去。

晋军丝毫没有展开攻城的迹象,甚至连试探性的攻击都没有。

当然不是晋军毫无动作,他们将营盘打造起来,每一天都在更好的完善。

一天天也有相当数量的晋军外出,结果就是周边的农作物已经被收割干净,方圆三十里之内的吴人也被大肆抓捕起来。

到目前为止,晋军抓捕的吴人数量已经过万。

可别觉得一万人很少,以吴国的人口数量,讲实话就是一万的数量已经显得非常多了。

晋军在抓捕吴人期间当然也受到了激烈的抵抗,只是晋军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行动,各处吴人的抵抗并未让晋军造成多少损失。

有了余力之后,楼令派人将抓捕起来的吴人送回渡口,要求魏颗后面陆陆续续派来队伍进行战俘押解。

如果有护城河的话,楼令一定会让抓到的吴人去填,问题是“梅里”没有护城河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当然是将抓到的人送回去,再等着带回国内分润。

“差不多了。”楼令在来到‘梅里’城外的二十七天之后,认为可以开始试探性攻城了。

在那之前,楼令一直在关注渡口的消息。

消息传递的速度再慢,集结起来的吴国水军怎么都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出现了才对啊。

可是,前前后后过去了将近两个多月,一直未能看到吴国水军的身影。

难道说楼令想多了,吴国根本没有打算出动他们的水军?

在进行试探性攻城之前,楼令招呼几位同僚过来。

“因为地形受限的关系,北面与东面不好让军队展开,我们会主要攻打西面以及南面的城墙。”楼令先提这一点,再继续说道:“当然,一切根据实际情况为标准。若是吴军对北面与东面的城墙疏于防守,我们随时会改变行动的方案。”

说了好像没说似得?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一场战役不可能只准备一种方案,肯定是要根据所能猜测到情况,做出不同的方案来。

与此同时,同一个方案实施之后,不可能没有该实施方案的衍生措施。

楼令光是怎么来实施攻城就跟几位同僚粗略地说了四个方案,攻进城的行动方案还没有说。

那只是一种出于尊重的知会,不是在打报告。

说到后面,楼令礼貌性地问道:“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现场一片安静。

好些人连楼令所说都未能全部理解,哪有胆子提出什么建议。

听懂了的人?他们可能会有一些想法,只是不太确定能不能实施,不敢在楼令这位攻城大师面前班门弄斧。

楼令等了几十个呼吸的时间,才说道:“那就按第一套方案进行实施。”

根据安排,明日会有一共八千晋军进行试探性攻城。

同时,一定会有别的晋军集结待命,用以应对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

八千投入攻城的部队,分别是每一面城墙都有两千晋军,刚好就是由楼氏、郤氏、范氏、荀氏各自出动两千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