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营制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512 字 4个月前

大明朝这边的营兵制度,与明朝初年老朱所定的卫所制度不一样,自从出现一来,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之法。

甚至可以说,京营有京营的编法,边军有边军的编法,甚至不同的将领各有自己不同的编法。

比如说京营,即大名鼎鼎的京师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兵是全国抽调的卫所班军,编法采取的却是营哨制度。

单说五军营,人数最多的时候多达十几万,甚至多达二十多万,可是编法呢,就只有中军,左右哨,左右掖,这么五部。

按照这个编法,左哨、右哨这样的编制,下面得统带多少人马呢,恐一个左哨就得好几万人。

与此同时,三千营里的骑兵部队也是如此编法,除了中军,就是左哨军、右哨军,以及左掖军、右掖军,这时候营下不仅有哨,而左右哨左右掖又成了军。

这是自从永乐皇帝以来京营就遵照执行的营哨制度的范本,一直执行到了明朝灭亡。

那么除了京营以外,大明朝南北方各地将领所招募的营兵,又有各自的营哨制度。

比如说最出名的大将民族英雄戚继光,他的营兵编法就十分的与众不同,完全是根据他自己认可的战斗需要进行的。

戚继光的营兵编法,是以十二人为一队,三队为一旗,三旗为一局,四局为一司,二司为一部,三部为一营,一营三千人左右。

在戚继光的队伍里面,营下设部,部下设司,司下设局,局下设旗,旗下设队,队成了最低也是最小的一级。

相应的是,明末大臣徐光启编练营兵时的编制则是,五人为一伍,二十五人为一队,五队为一哨,五哨为一部,五部为一营,每营也是三千多人。

后来人们习惯上管军队也叫部队,就跟古代营兵制度的编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了,因着有了京营的先例,明朝中后期的营兵制度,大都采取了营和哨这两个编制的设置,所以呢,大明朝的营兵制度,通常又叫做营哨制。

那么,杨振要重定营制,目的是要把营制下的混乱理清,而不是进一步增加混乱,他想做的是删繁就简,让人人都清楚明白。

所以,他不会采取太复杂的编法,比如像戚继光那样的,又是部,又是司,又是局,实在不方便理清人马数量。

他要按照麾下大部分官军都已经熟悉的营制,稍作一些清理和改动即可,最主要的是统一各部的营、哨编法,敲定队和哨的大小规模。

“我找到的应对之法,就是重定咱们的营哨制度。营下为部,各部以将领之名相称,如夏成德部、吕品奇部、祖克勇部,部下编哨,每哨定额三百人,战时即对应满鞑子一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