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深知收复新疆的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为了筹集军费,他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拨款。同时,他还积极向洋商借款,并向各省协饷。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军费。
1876年,年逾六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率领七万左右的湘军等部队西征。当时新疆局势危急,沙俄等势力妄图侵占新疆,而朝廷内部“海防”“塞防”之争激烈。
左宗棠力排众议,坚持收复新疆。向朝廷、向将士、向世人表明他此次出征绝不退缩,哪怕牺牲生命也要将新疆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扞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气概,激励着全体将士奋勇作战,为收复新疆奠定了精神基础。
他采用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在进军新疆之前,他先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他向新疆各族人民宣传了收复新疆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在北疆战场上,左宗棠指挥清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他充分利用清军的优势,对阿古柏的军队进行了有力的打击。经过多次激战,清军成功地收复了北疆地区。接着,左宗棠率领清军南下南疆,向阿古柏的势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在南疆战场上,清军面临着更加艰苦的战斗。阿古柏的军队在南疆地区经营多年,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左宗棠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指挥清军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与阿古柏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877年底,除伊犁地区外,清军成功地收复了新疆其他领土。
为了收复伊犁地区,左宗棠一方面在边境陈兵,准备与沙俄一战,展示了中国的强硬态度;另一方面,他通过外交手段与沙俄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在谈判中,左宗棠坚决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他向沙俄表明了中国收复伊犁的坚定决心。
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沙俄最终认识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不得不做出让步。1881年,沙俄与中国签订了《伊犁条约》,归还了伊犁地区,新疆大部分领土重回祖国怀抱。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国家的关注和责任。他继续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主张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和建设,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清廷的采。
1884年,新疆正式设立行省。左宗棠还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他在福州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海军人才和技术工人,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太平天国时期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浙闽、靖陕甘,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畏的勇气,成功地守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左宗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平凡,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爱国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启示。他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