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开国元勋的不同命运(二)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312 字 4个月前

冯胜在颍州一带听闻朱元璋在濠州一带率领义军为百姓征战,屡战屡胜,声名远扬。他被朱元璋的英勇事迹和拯救苍生的壮志所打动,决心投奔。

于是,冯胜率领自己召集的部众,一路向濠州行进。当他们历经艰辛抵达濠州城外的朱元璋义军营地时,朱元璋亲自率众出营迎接。

朱元璋见到冯胜,眼中满是欣赏:“冯胜兄弟,你从颍州远道而来,一路辛劳”冯胜恭敬:“朱大帅,我在颍州听闻您在濠州为百姓征战,心中钦佩不已,特率部众前来投奔,愿为您效犬马之劳,共图大业!”朱元璋大喜,说道:“好!有冯兄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朱元璋将冯胜及其部众迎入营地,从此,冯胜便在朱元璋麾下,开启了他的征战生涯。

冯胜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而且颇具谋略。他善于洞察敌军的弱点,指挥作战时灵活多变。在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中,冯胜率领战船冲锋在前,打乱了敌军的阵脚,为最终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在征伐北元的战役里,他更是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少胜多,威震敌胆。

明朝建立后,冯胜因赫赫战功被封为宋国公,位高权重。然而,冯胜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亦懂得治理地方。在驻守边塞时,他积极组织军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当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边防也日益巩固。

但随着权力的增长,冯胜的行为逐渐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在一次北伐中,冯胜虽取得胜利,但在回师途中,他私自藏匿了部分珍贵的战利品,未如实上报。此事被朱元璋知晓后,心中已有不满。

后来,冯胜又因与女婿周王朱橚私下往来密切,引起朱元璋的警觉。朱元璋担心他们暗中勾结,威胁皇位。加之当时朝廷中有人趁机诬陷冯胜有谋反之心,朱元璋最终下定决心铲除他。

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冯胜被赐死。他的死牵连众多,据史书记载,其家族被株连者达数百人,亲信将领也被牵连处置。冯胜终年约六十多岁。他的子女或被流放至偏远之地,或被削去爵位,从此家道中落。冯胜一生,战功卓着,却最终因权谋之误,落得悲惨结局。

同样的傅友德也是开国功臣,在元末的烽火硝烟中与朱元璋相遇。当时朱元璋正广纳贤才、扩充势力,傅友德被其宏伟抱负所吸引,毫不犹豫地投身其帐下。

傅友德作战勇猛,堪称当世猛将。在与张士诚的激战中,他冲锋陷阵,勇不可当,屡次扭转战局。在北伐蒙元的征程中,他更是一马当先,屡建奇功,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

傅友德在平定云南后,被朱元璋封为颍国公,在云南他主要负责镇守和治理当地。

当时,云南地区匪患猖獗,傅友德亲自率领军队进行了多次围剿。在短短半年内,就成功清剿了 12 股较大的土匪势力,抓捕土匪头目 80 余人,使得当地治安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百姓出行不再担惊受怕。

傅友德组织军民开垦荒地 5 万余亩。他还下令兴修水利,新建灌溉渠道 30 余条,使得农田灌溉面积增加了 20 多万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在税收方面,他将农业赋税降低了两成,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傅友德设立了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规范市场秩序。一年内,云南与内地的贸易额增长了 30%,茶叶、丝绸等特色商品的交易量显着增加。

傅友德在各地开办学校 20 余所,聘请内地的学者前来授课。入学读书的学子数量比之前增加了两倍,为云南培养了众多人才。

尽管傅友德在云南功绩卓着,但最终仍未能逃脱朱元璋的猜忌,结局令人唏嘘。

在一次宴会上,傅友德的儿子傅让未按照礼仪行事,引起朱元璋的不满。朱元璋借机指责傅友德教子无方。而后,又有人告发傅友德暗中与旧部密谋,有不轨之心。尽管并无确凿证据,但朱元璋生性多疑,对傅友德的信任已荡然无存。

最终,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逼迫傅友德自尽。傅友德之死牵连甚广,据史料记载,受其牵连者多达上千人,其家族财产被没收,不少部下也受到牵连,或被罢官,或被流放。傅友德终年约五十多岁。他的子女命运多舛,或被充军边疆,或沦为平民,饱尝世间艰辛。傅友德曾为明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却在朱元璋的猜忌中含冤而终。

傅友德的离去,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而同样身为开国功臣的汤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当傅友德在政治风云中遭遇不测时,汤和早已看透了这一切。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主动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最终获得了朱元璋的应允,得以荣归故里,安享晚年。

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发小,汤和年长朱元璋三岁。 汤和自幼父母双亡,喜好骑马射箭等游戏,成年后有着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