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朱元璋崛起统一了全国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283 字 4个月前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 年),朱元璋生于贫苦农家。其父朱世珍,母陈氏。他在家排第四,族中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其祖籍在沛国相县,一支迁句容。

朱元璋称祖父朱初一宋末元初率家人从句容至淮北垦荒,定居泗州盱眙县。父亲朱世珍五十岁时于濠州钟离县东乡生下他,十年后又迁西乡,最后至太平乡孤村庄。他在家中排行第八,自幼便深陷贫困与艰辛之中。

由于家境贫寒,朱元璋童年时期未曾接受过正规教育,从很小就开始帮着父母在田间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全家的温饱。

1343 年,濠州旱灾。次年春又蝗灾瘟疫。不到半月,朱元璋父母及大哥相继离世。他家没钱买棺、无地安葬,朱元璋称“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邻居刘继祖给地,兄弟用破衣裹尸将父母葬于刘家地。

为活命,朱元璋与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逃生。15 遂的他走投无路,只好进入皇觉寺当了和尚。寺庙的存粮也很快耗尽,17 岁的朱元璋被迫离开寺庙,外出化缘。

朱元璋边乞讨边走,从濠州南下至合肥,西入河南,经固始、信阳,北至汝州、陈州等地,东过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 年)回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正值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说法流传,朱元璋流浪中有所接触。

1352 年,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乡募兵,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很快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朱元璋攻下滁州后,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携外甥前来投靠,他得知二哥、三哥、姐姐已去世。当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朱元璋收这三个孩子为养子改姓朱,后来又收养二十几个义子。

朱元璋攻滁州时,郭子兴受排挤,不久朱元璋攻下滁州,郭子兴前来,朱元璋交兵权,三万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欢喜。

在濠州之战中,郭子兴的队伍初战不利,损失惨重。朱元璋主动献策,分析敌军布阵的弱点,提出火攻之策。此役,朱元璋虽无兵权,却亲率一小队精兵绕后纵火,打乱敌军阵脚,最终郭子兴的部队以少胜多,歼敌三千,俘获粮草辎重无数。

郭子兴初起义时,拥兵数千,占据一方。朱元璋投身其麾下,得以学习行军打仗、管理队伍之法。在六合之战时,郭子兴部队被围,城中粮草仅能支撑五日。

朱元璋组织敢死队,趁夜突袭敌军粮仓,烧毁大半,敌军无奈撤围。经此两役,郭子兴军中将士纷纷为朱元璋请命,郭子兴权衡之下,重新给予朱元璋五千兵马的兵权。

公元 1352 年,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濠州作为战略要地,成为了元军重点围剿的目标。当时元军兵力多达两万,而朱元璋带领的义军小队仅有五百余人。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朱元璋深知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于是决定夜间奇袭。

他挑选了五百名身强体壮、英勇无畏的战士,趁着夜色悄悄接近元军营地。元军防备松懈,朱元璋等人迅速潜入,找到敌军粮草存放处,点燃火把,引发大火。元军营地顿时陷入混乱,部署被打乱。

郭子兴率领义军主力趁势进攻,朱元璋带领小队在敌军中奋勇拼杀。最终,义军成功攻克濠州。

此役胜利后,朱元璋声名大振,被郭子兴擢升为亲兵九夫长。这一晋升不仅使朱元璋在义军中的地位得到显着提升,也为他后续的发展积累了更多的资源和威望。

此后,朱元璋更加受到郭子兴的器重,有了更多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为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