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汪直!

成化十八年,二十一岁的汪直在延绥,又与儒将王越,分兵抵抗来犯的贼寇,大获全胜,史籍记载称,“北方自是无敢来犯”。

同时汪直还不断为明宪宗提出建议,例如汪直奏请选检武举也要实行考试,仿照三级录取进士的方法选拔,提升武举人待遇,更好的为国取才。

而他在在边军期间,更是针对逃兵问题、禁军运粮问题、地方筑堤问题、京畿治安问题、马政问题、边军粮饷问题、边军请赏问题、边军人事、边备问题等等,上陈谏言。

而更难得可贵的是,六部对于他有理有据的折子,大多肯准。

甚至因为边塞寒冷,士卒缺少防寒衣物这种在当时人看来的小事,他也上了奏折奏请为每名士卒多发一套衣物与鞋子。

同时他还针对边军贪腐,多次出手!将边军将领渐渐换成了宪宗的“自己人”!

如果汪直不是宦官而是文臣,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名臣模板,是可以被无数清流赞许的存在!

可惜身为宦官,他的光芒注定要被人泼上墨水。

随后汪直总镇宣府、大同两镇军务,掌握着西北十几万精锐,同时他还掌握着明朝最大的特务机构,以及执掌皇宫禁军,可谓是权倾一时!

就连吏部尚书的尹旻,见到汪直,都要下跪请安。

但也正因为汪直日益嚣张跋扈的姿态与朝臣的恐惧,成化十九年,二十二岁的汪直,在朝臣的不断攻击下,又因久居边塞,与宪宗日益生疏的情况下,汪直被召回北京。

随后被贬谪至南京,年仅二十三岁便在御马监养老,而后虎落平阳,又因小事连遭弹劾,由掌印大太监被降为了六品奉御,最终被罢职夺俸,黜为闲人。

自此年仅二十五岁的汪直,突然消失在了记载中。

而更令人惊讶的便是十五年后,明孝宗想起他后,将他传召到了北京,仅仅这一个举动,便引得众臣惶恐,更有人愤而辞职,以死相逼,由此可见汪直的威名。

当时南派文臣,首辅玩命的弹劾,而北派的文臣与军中勋贵,却是对汪直有不一样的态度。

但最终结局就是,与汪直交好的朝中大臣与边军将领,最终不是被贬嫡,就是被贬为平民。

但史籍记载,汪直“竟良死”!

也就是平安的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