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找了,
御史李拙,生于建德六年,陇西李氏,出身名门,祖荫深厚。自幼聪慧敏达。弱冠之年,以明经科登第,初任汴州尉,于任上公正廉明,声名渐起,后任司马,知州等都表现不错。
景佑元年,圣上登基,因其才德兼备,蒙圣上赏识,擢为监察御史肃清法治。
曾亲赴岭南,彻查当地官员贪腐,使一众蠹吏伏法,吏治为之一新。
景佑七年,迁殿中侍御史,景佑一十二年,进为侍御史,常参与三司会审,景佑一十五年迁御史中丞至今。
御史张允,建隆元年生于京兆府,自幼勤勉好学,建隆二十二年,以进士擢第,初授蒲州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诸事,处事精细。
景佑元年,经举荐入御史台,任监察御史。巡察邵州,永州等地,时逢河患,深入灾区,详实奏明灾情,劾奏失职官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景佑二年知永州,任上表现突出。
景佑六年,迁殿中侍御史,期间返乡守孝三年,景佑一十五年,迁御史中丞。
你觉得其中有何异常?”左相不愧是左相,竟然对京中官员的履历如数家珍。
施泾川却并不感觉震惊,朝堂并不缺少天才。
而他也不过是其中稍幸运的一些罢了。
至于左相,天才也只是见他的门槛罢。
“崔师是说,这二人都是陛下的人?那这两次莫非都是陛下属意的?”经过崔珏的提点,他也想到了什么,不过声音却是愈发地低沉了。
如果都是陛下做的,那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不一定,不过这两人肯定不是皇孙殿下的人”崔珏轻抿一口茶。
显然,这两人肯定也是别人的棋子。
自皇孙殿下返京以来,投靠的人不少,这两人已经算是比较大的鱼了。
“陛下此举莫不是在钓鱼不成?”鱼饵自然是梁朝,而这两人便是鱼钩、鱼线。
只是这样真的好吗?
如此浑水摸鱼,难道不怕将皇孙殿下玩坏?
“那你觉得的皇孙殿下此举如何?”崔珏此语未免没有考教之意。
“不管结果如何,殿下显然不想当鱼饵,而且皇孙殿下此举对错不说,至少极为果断。”施泾川的评价显然是比较正面的。